强化文学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佚名  时间:2010/4/19 14:46:58  来源:lihuaxiaoyul 转发  人气:132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职高毕业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不再限于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更重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学习能力,更关注从业者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语文学习是培养职高生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语文素养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的学习效率。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它的概念内涵、内容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
  (一) 职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
  1. 缺乏良好的生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进入职高的学生,他们或者被溺爱、放纵,或者被粗暴、简单地管束,或者因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在遭遇学习挫折时又不能及时得到疏导,这些因素使职高生在扭曲的环境中成长,形成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不良的精神状态。他们在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认识上,明显存在着偏颇。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富有活力,但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要求停留在很实际的、也是很低的一个需求层次上,渴望学有所成,但对读书的兴趣不高。缺少克服困难的动力,所以稍有困难就会退缩,有的整天坐在教室里睡觉,就为混个毕业证。
  2. 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职高生书写习惯差体现在书写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没有正确的书写姿势。许多学生都习惯在书写时将纸斜着放,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写出的字东倒西歪。其次,习惯倒插笔、胡写乱画;读书习惯差主要表现在朗读时习惯唱读,拖长音,不会停顿,齐读往往读成若干声部的大杂烩;默读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两三千字的文章有学生一节课读不完,读书时没有做批注的习惯,没有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听课习惯差主要表现在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抓不住重点;做作业的习惯差主要表现在抄作业上;没有观察的习惯,对熟悉的人和事习以为常,对陌生、新奇的事物当作看热闹,看完了就完了,没有深入思考和记录的习惯。
  3.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
  不会进行归纳与整理,职高生的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听完就完了,不会对老师所讲的、教材里提示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缺少语文学习体验的交流,学习较为封闭;缺少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语文阅读往往只限于课本知识或者是上课时间的阅读,更有甚者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书籍的阅读,缺少高质量书籍的阅读。
  4. 缺乏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听一记的能力差,由于学生没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汉字音形义之间规律性联系的认识,缺少对字词搭配规律的认识与积累,在听读的时候分辨不清字词,常常是错字、别字连篇;口语表达能力差,表达不连贯,缺少层次与逻辑;阅读能力差,学生自读一篇千字左右的较为浅显易懂的议论文或散文,如果理解60%,至少需要半小时,相当一部分人在教师讲解后仍不能完全理解。记叙文稍好一些。文言文最为困难,大多数学生搞不清“之”、“以”等常用文言虚词最普通的用法;书面表达能力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害怕写作文,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错误比比皆是。
  (二)强化文学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 确定阅读书目,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职高生年龄和学习的特点来分析:他们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充满了疑惑,他们渴望得到解答与沟通的同时又不想听父母和老师的说教与唠叨,而更愿意与同龄人交流或借助于书籍、网络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他们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望,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去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有断层,对读书有一种因长时间畏难而形成的无意识的抗拒心理。他们的心理的稳定性较差,缺少耐心。针对这样的特点,给职高生阅读的内容必须要符合以下特点:①能够满足职高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能够读下去,乐于接受。②通俗易懂,篇幅要适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③所含营养要丰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获益,涵养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自信。
  2.结合生活实际,激起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优美的语言对教材的选文进行解读,唤醒学生心底的求知欲望,才会使学生对书籍产生向往之情。以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为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引导阅读。首先要求学生发表看法,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针对课文题目进行讨论,“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的。这时候可能有些学生的看法是浅显的,比如“我现在读书,不用工作和干活了”,或者是“父母让读书就读书,他们开心”,又或者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读书的真正含义。读书可以拥有广博的知识;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读书可以趋善避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文学大家的故事,他们阅读了多少的书籍,达到了什么样的文学素养,或者是一些名人品茗读书等的闲适和优雅,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 指导性阅读和自由选择相结合,调动阅读情绪
  文学经典的阅读易在课外进行,不做硬性要求,可让学生自有选择,如:《爱的教育》、《童年》《在人间》《大学》、《名人传》(罗曼.罗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逊漂流记》、《繁星》、《春水》、《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同时指定性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推荐学生主要阅读《士兵突击》。文中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较多,有对人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刻思考,思想意义丰富;主人公许三多的处境与职高生的处境较为贴近,是一个屡遭打击的普通人,在情感上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由同名作品改编的的电视剧热播不久,学生对作品内容有一些了解。
  4. 影视欣赏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许多经典名著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单纯的讲解或者是阅读有时候显得枯燥和乏味,尤其是对长篇小说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是坚持不下来的。影视作品的声音、图象、动画,为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每周两节的“影视鉴赏”的选修课。
  5.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书笔记中概括所读作品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作品中人物、景物的描写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讲解对作品的感悟或者是将作品口述等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同样,也会形成良性循环。
  结论
  现阶段职高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缺乏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对此我们要强化文学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方略,通过对语文阅读的积累和序列性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