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升中考试了,学生焦虑,家长担心,怎样使初三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紧张枯燥的复习,教师应做三件事:首先,分析整个一年中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起伏变化规律,将之划分为跃进期、稳定期、焦虑期、突破期、求战期五个阶段。跃进期成绩有一个飞跃,这段时间大概是8 -- 12月,然后成绩处在一种有一定变化的动态稳定期(12 -- 2月)。 现在也就是 2月至 4 月是一个焦虑期,这期间学生自己会感觉到成绩不见上升,还有下滑趋势,这都需提前告知学生。过了焦虑期就会有第二次飞跃(突破期),学生这时知识和考试心理准备趋于成熟,成绩稳中有升。班主任要了解这一变化,不仅要预见性的先给学生交待清楚,而且还要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努力将焦虑期时间最大限度缩短,积极调整状态。心理状态的调整是否到位,对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曾有这么一个女同学,很勤奋,在增加了化学课后,逐渐感到吃力,继而物理也频频亮起了红灯,尤其是第一学期期末考,数、理、化竟然全在六十分左右。她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是不是女生越学越笨呢?我很努力,但成绩却越来越差,我真不敢想如果考不上高中我将如何面对家乡父老。这是典型的考前焦虑症状的表现,我在她的周记中告诉她: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大多数同学在这一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成绩也会不稳定,老师非常相信你的实力。周记发下以后,她主动找我,我抓住时机,针对她急于求成,心理压力太大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并通过心理暗示,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她中考时心态平稳,发挥较好。
其次,请上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来班上介绍经验。尤其是一些成绩中等,通过初三的勤奋努力而考上高中的同学,他们的成功经验对那些成绩处于边缘状态的同学,更具有激励性。这些经验出自他们之口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它可以使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少走弯路,有备而战。
第三、根据班上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中考目标。这对稳定心态,发掘潜能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这样一个同学,成绩不稳定,对考回本校没有信心,初三后半段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我分析了他的情况,同他一起制定了退而求其次的目标,树立了信心,考到了另一间学校。
总之,进入初三以后,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做到调适得当、引导有方、指导有术,这样就能全面完成预定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