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作者:周永华  时间:2010/7/13 21:55: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61

  著名教育家潘菽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一个人自己提出任务,并主动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品质,便是一种自我教育”。简单地说,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获得良好的思想品质,它以自我意识为条件,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那么教育学生关键是教师要不断地启发诱导。而现在90后的高学生,自我意识极强,极为重视自我个性的独立,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现时代的老师一定要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既要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又要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切实发挥老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进而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学会理性思考、自我调节、自觉成长,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之才。
  一、自我约束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中生基本懂得那些顺理成章的和约定俗成的道理,但他们的随意性,三慢性也往往支配着他们,在行为表现上都是背道而驰的。那么,老师在讲课时,根据授课内容,不失时机地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表现联系起来,教育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假丑恶。对于该做的事必须做,不该做的事,即使有利也不能见利忘义,不能毫无理智地冒然行事,在自己的心中,应该有个是非黑白的尺度,时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自我积累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质的飞跃有量的积累。学生高尚思想教育情操,也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学生的自我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正确思想的自我积累上。这样每堂课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形成了一定量的积累,进而达到质的飞跃。所以,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引导学生摘记名人闪光的语言,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谚语或者抄录那些蕴含着高尚思想感情的诗歌或歌词、散文片段,这样从中吸取思想养料,获得精神境界的自我提高,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自我比较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从同别人的比较开始的。基于自我意识的自我教育离不开比较,一个人正是在同别人的比较中才清楚滴看到了自己的品质,才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别荣辱,老师从管理班级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比较,通过比较,形成班级的良好的班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比,比如每次各科考试,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去比,看看自己是否进步了,和同学相差多少;和自己的过去成绩相比,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当班级发生同学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会怎么样;看影视剧或者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和作品中的人物比较,在比较中激发自己的斗志,决心像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学习,从而培养自己的健全的人格。
  四、自我督促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学生有着优良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教育他们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教师在管理班级时,紧紧抓住教育这块基地,利用这块基地,既传授知识又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督促。并且把所学的各科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想内容进行教育。比如布置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把一周中最有意义或感受最深的写出来,通过写日记,学生能把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认识。从而达到思想上的飞跃和行为表现的进步。定期组织学生搞主题班会,在宏观上老师把握主体,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安排。这样,调动了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通过主题班会这个平台,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还有每天早会上的五分钟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吧自己的所言、所行、所闻、所思、所感都表达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也加强了思想修养。另外,结合语文学科的作文课,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尊人者自尊》、《心态与状态》、《以第三者的眼光看自己》……这样,在各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督促,培养学生增强自觉性,加强自我控制力,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坚定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执着的努力,那么,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强制为自觉,变被动为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自我表达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论说话和作文,都能透露出学生的真实思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自我表达过程,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体现出自我教育的价值。所谓“说”,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启发诱导之下,广开思路,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犹如春水一般鲜活起来,为学生提高广阔的表达空间,大胆创新,说自己想说的话,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在思想的自我倾吐中获得自我提高,达到自我完善。
  六、自我实践
  自我教育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关键在于实践。在授课与管理中的自我教育,能丰富思想,修正不正确的观点,但这些往往停留在认识上面,把道德观念变成道德体验,转化为道德行为,必须依靠实践。比如,班级的住宿生较多,老师利用这一点教育学生,在生活上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将快乐与人分享,替别人分担痛苦,人人都有一份爱心,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并升华。在学习上引导他们要有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人人争当品学兼优的学生。
  七、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自我检测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知识能力可以检测,思想道德情操品质也可以检测。自我检测是主动吸取思想营养进行自我严格要求,自我反省,不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以提高思想品质的方法。因此,老师时常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信心,坚定信念,要自尊、自强、自爱。每天不仅学习,还要多多反省自己,荀子说得好:“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师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比较、自我督促、自我表达、自我实践、自我检测,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局第一高级中学  语文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