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积累的有效方法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中学 侯夫强 时间:2010/12/29 18:52:51 来源:变脸天使转发 人气:2863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背
博览群书,开卷有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学习的趣事:他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可见,多读对提升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读,除了多读课文外,还读一些精品散文、美文、小说等,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其意味、情趣。读时,让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去思考,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进行积累。如学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学到《范进中举》引导学生读《儒林外史》;学到《杨修之死》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到《香菱学诗》引导学生读《红楼梦》,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导学生读《水浒传》……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取得较好的积累效果。另外我还引导学生选择《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等,来让学生阅读,指导学生以周为单位,规定每周读多少回或多少页。放假时,让学生利用好寒暑假,将阅读与假期作业相挂钩。
光读不背还不能保证积累质量,要保证质量还需引导学生多背。背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背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平时老师要让学生利用晨读或课余时间多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格言、熟语、歇后语、诗词名句、好词好句、精美语段等,这样时间一长就能极大地扩大语汇量,使其积累丰厚,得心应手为其所用。
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多做摘记
一些经典的美文、片段、句子,如天籁之音,或明丽奔放,或雄浑壮阔,或清新淡雅,读之使人如饮琼浆,悟之使人如沐春风。这么好的语言,如果不用笔记下来,可能会终身遗憾,一生难逢。如何将这些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珍藏在学生的心中,我想就要做好笔记。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随时摘录所需的语言材料,比如文笔优美的语段、短小精悍的美文、精彩的歇后语、诗词歌赋等,还可以摘录文章的内容概要、分析点评等。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的方法进行积累。摘录的过程是一个熟悉、记忆的过程,摘记的意义在于储存备用。这样时间久了优美的曲子就会在心中唱响。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生活积累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和语文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和语文事件,如让学生深入到街道、社区,去寻找改正错别字,并积累生活中的文化:精彩的店名、广告词、对联及宣传标语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语文知识或看到的有价值的事情,生活中小到一个词语、一个优美语句,大到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发人警醒的哲理,这些都是素材,都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来,从而运用到作文中。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峄城万亩石榴园、岳飞养眼楼、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的遗址等地去参观,在享受生活中品尝语文学习的盛宴,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可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利用好课前几分钟
积累贵在坚持,如果老师能利用好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积累,效果会更好。虽然时间只是几分钟,但日积月累,也会让涓涓细流融汇成汹涌的江河!
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小组在每天上语文课之前轮流把成语、诗词名句、名言警句等写到黑板两侧,然后,让学生摘抄到固定的笔记本上。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演讲给大家听,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积累的妙招还有很多,我觉得以上四种是比较主要的,它需要我们慢慢地坚持,“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要使学生的积累汇成“江河”,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从一字一句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相信时间久了,定会有源头活水涓涓而来,那时我们的写作也不用发愁了。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