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作者:嘉禾县石桥中学 雷云青 时间:2011/1/5 10:58:58 来源:石桥中学 原创 人气:1877
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在文化、经济、科技都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既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重视履行自身的职责,又要兼顾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制约。这就对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难的挑战。如何达到这些要求,迎接这种挑战,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了农村初中教师的当前要务。语文教师教学任务重,跟学生交流时间多,更应走在前列。
教师素质的要求,总体来说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不同的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有差异,又有一些共同之处。在我国古代社会,有文化,德行高的人往往就能成为教师。如孔子就教过“弟子三千”“贤者”有七十二人,孔子对人才的培育及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它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在现代社会,教师除了有文化,有德行外,还要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如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魏书生就是很好的典范。总之,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高。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和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时代趋势,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作为一位21世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1.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段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时间活动的特定品质。”③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它们对教师的其他素质起决定作用。【1】
首先,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生前进的路标,也是人民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它不但对人生起着决定、支配的作用,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人民教师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具体表现在对客观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必定实现的坚定不移态度,具有为之奋斗不息,一往无前的精神。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把这种理想实实在在地在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在教学中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把握好各门学科知识内部的规律,在思想政治上,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在素质和能力上得以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对科学知识刻苦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通过语文教学环节去对学生施加这种影响和教育,用共产主义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
其次,培养强烈的爱国热情。热爱自己的祖国,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和平统一,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是人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表现为深深爱自己的教学工作,满腔热忱地教书育人,为祖国多培育优秀人才。只有具备了对祖国深沉的爱,才能摆正祖国、人民和个人的关系。树立报国之志,致力效国之行,倾注全部身心地爱教学工作,爱自己的事业;只有具备了这种爱,才能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如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述,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江山的热爱;教古代诗歌,宣扬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三,勇于坚持真理。热情地传播科学真理,这是人民教师的天职。苏联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加里宁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易受影响的人,托付教师们来培养和造就这一代青年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完全嘱托给他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④初中学生急需寻求知识,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可是由于他们的理论修养,思想方法及学习态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和缺点,再加上对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有些人常常被纷繁复杂的现实挡住了认识真理的视线,把谬误当成真理,甚至还会把历史上已被抛弃的东西当成所谓新鲜货色加以欣赏。特别是农村经济、文化欠发达,邪教余孽时而活动,封建迷信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伪科学偶有萌发,给学生思想造成混乱。初中学生正处于‘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的年龄段,农村初中教师热别是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把真理的种子播入学生心田,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事实,不掩盖真相,尊重科学,宣扬科学,坚持真理,变伪去妄。同时,要勇于捍卫真理,当某种错误思潮袭来的时候,当真理受到肢解,歪曲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的去坚持、去捍卫真理。
教师每天都在教育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所培育的一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万不可掉以轻心。
1.2.职业道德良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为肩负着为人类传承知识,为国家,民族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重任的人民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强时代感和使命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
农村经济的相对贫困,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任务更困难,更艰巨。这就要求农村初中教师要倍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1997年8于7日原国家教委和教育工会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得规范》,提出了八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上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既继承了传统要求,又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要求。【3】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其职业道德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文化的振兴。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作为职业道德素养的崇高境界。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崇高品德,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 ,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肩上爬过,去攀登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这正是教师光荣之所在,是教师形象伟大之所在,也是决定教师其他道德素质的前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还必须把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作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象慈母一样精心培育一代新人,用“爱生如命”,“爱才如命”的思想感情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后进学生,不要厌恶、排斥,而要多加关照,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教育他们,感化他们。越是掉队的学生越是更多的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和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的学生,通过老师的耐心教育,是可以转变为优秀学生的。而一旦对他们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对他们的落后面常挂在嘴边或是揪住不放,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他们推入泥潭。这种错误的做法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悖,是绝不可取也是相当错误的,是教师崇高职业之大忌。作为一名教师,应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作为职业的重要规范。所谓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必须躬行自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健全人格的表率者,身体力行的践履者。运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推动农村初中教育的持续发展。
2.宽厚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农村初中不比城市初中,学生见闻、文化基础、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应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宽厚的科学文化素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1 精深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是教师有效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只有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综合运用和讲解这些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它的基本内容。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首先应做到一个“实”字。应全而系统地钻研掌握本身的专业知识,如中外文学知识,古代和现代的汉语知识,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做到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切忌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其次要做到一个“深”字。对语文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深入研究;不仅要“深进去”知其然,而且也能“跳”得出表知其所以然。教给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的方法,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起到向导作用。第三,要做到一个“活”字。把储存再记忆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理解消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智能为教学服务。另外还必须向学生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社会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源源不断的“活水”。
2.2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工具。教师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书
来达到“育人”的目的。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具有知识还不能说就能够说,这只是说掌握了材料,不待说,材料是很好的,但是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的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⑤这就是说我们要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农村初中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的语文教学途径和手段,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没有合乎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在丰富的知识也不能变成学生的知识财富。
教育科学知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它不仅告诉我们‘怎样教’,
还告诉我们怎样指导学生学。要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看待教育价值标准----工具价值标准和理想价值标准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我们也必须融会贯通地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至少应熟悉、掌握教育学、中学语文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育论等教育科学知识。并灵活自如地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2.3 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精深扎实,而且还应具备广博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各门学科知识,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第一,要把政史地、数理化、英体美电劳等学科知识作为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表认识,广泛涉猎,尽量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第二,及时涉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了解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并有机反映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拓宽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再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学效果,造成朝气蓬勃的智力生活。
2.4 基本的美育知识。
掌握基本的美育知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学活动,实际上是美化学生心灵的活动;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过程。课文中体现了文辞美,或品德美或精神美或意境美或创造美等等。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美育知识,发挥课文之美,并引导学生欣赏、体验。通过语文课进行美育教育,塑造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自觉地辨别美与丑。陶冶学生情操。
3、较强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获取,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要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就必须自己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方能效率的运用知识,培养学生。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具备以下主要的能力素质。
3.1 组织教学的能力。
高超的组织教学能力,能将教与学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
两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再教师的启发下,全面领会教学内容,做到由不知到知,由不能到能。并引起新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3.1.1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
周密的安排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专题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计划等。课堂教学计划要有具体的安排:这堂语文课哪些讲,哪些练,哪些是重点、难点。明确什么认知目标,实现什么情感目标。达到什么创新目标以及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等。
3.1.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参观法,实习法以及其它一些教学方法等等。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教学目的,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进行灵活的选择,固定不变的单纯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肯定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3.2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吸收的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思维的能力。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达到如下要求:
3.2.1、 层次丰富的多适应性 。农村初中学生见闻不广,知识面较窄。语文教师再课堂内外都要选用语调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对个别基础较好的尖子生,则应使用富有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语言。
3.2.2、 口齿清晰,准确鲜明。
语文教师要带头学习、使用、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乙以上。口齿清晰,如落珠玉盘,清晰悦耳,“字正腔圆”,用词准确鲜明,切忌词不达意。
3.2.3、 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语文教师要求文化功底扎实,语言表达要新鲜活泼,富有情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善于运用修辞,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3.2.4、逻辑严密,富于哲理。
语文科不同于地理、生物等科目,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特别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富于哲理,以便使语言前后连贯,上下承接,推导有致,言之成理,言论精辟。
3.3 、板书能力。
字体端正规范,避免错字,漏字,布局要合理,形势美观整洁,内容简明扼要,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3.4、科研创新能力。
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素质现代化。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3.4.1、 要有教育家的意识。
自觉地以现代化教育理论表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教学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发现,研究,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新问题,形成自己比较系统和独到的语文教学见解、方法和经验。用理论指导时间,由实践更新理论,再回到实践,不断循环,不断更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4.2、 要有创新精神。
初中学生三年换一批,教育对象三年一换。即使是同一批学生,也存在年事渐长,知识渐开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具备创新,不能因循守旧,死搬老一套。语文课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创新,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也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素质,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4、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从事教育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硬件保障。难以想象,“药罐子”能胜任艰苦繁重的教学工作。
健康的心里素质,再教学工作中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健康的心理,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苦与乐,奉献与酬劳,能正确认识社会及生活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优缺点。同时,教师的健康心理能直接感染到学生,使学生也具备健康的心理,正确的对待自我和他人,正确的看待社会和人生,沿着健康的成长道路前进。反之,将可能误导学生在灰色人生中度日,贻害学生一生。
教师素质是教育和教师职业的灵魂。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是开发农村初中学生智力的先锋,是培养农村建设和发展人才的主力军。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大潮中,要勇于挺立潮头,寻求科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真正成为“人之楷模”。
注释:1、杨雄﹢《法言》
2、韩愈﹢《师说》
3、波诺马康夫﹢《共产主义教育词典》•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第187页。
4、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52页。
5、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第189页。
参考文献:【1】臧乐源﹢《教师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5
【2】王兰英+《教师职业道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5重印)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