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秀句,诗画三峡——《三峡》赏析
作者:不详 时间:2011/3/18 15:03:37 来源:zhengliying1转发 人气:1457
《三峡》笔法凝练,提纲挈领,笼四时,接千里,山之雄奇,水之汹涌,尽缩于百余字之间。文章先总括三峡概貌,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
两山夹水,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写山。先总写三峡的地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景象是,山连山,山山,山山相接,山外有山;两岸重峦叠翠,犹如天然画廊,而且山峰十分密集,峰峰相连,浑同一体,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叠”“隐”“蔽”四字道出了峡谷之深,峰之高险,本层文字虽字字扣山,句句突峰,但明处在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一个“两岸连山”的“岸”字巧妙把“水”牵入山中,读来一目了然,没有水,何来岸?所以,第一层既写山势险峻,又写江流狭窄,为写水作铺垫。
奇山之下,必有异水。二层写水,一是凶险:滔滔江水,淹没山陵,暗礁林立,江道变幻,水路断绝,船舶停航。二是讯疾:江水滔滔,急流滚滚,赛脱弦之箭,犹飞奔之马,一泻千里。作者笔端饱蘸激情,运足劲头,描绘江水奔腾、雪浪排空之景观。然峡江之水不全是这样惊心动魄,接下去,作者开始调转笔锋,精描三峡春冬之景,与夏日里的惊涛骇浪作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反差强烈,先张后弛,扣人心弦。
三峡春冬景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宁静的绿潭,安恬如眠。而在这一温柔的景色中又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似溅起串串玉珠,纷纷碎银,似是“银河落九天”。在色调上,白绿相衬,更有青山点缀,交映生辉,色彩鲜明如画;在感官上,此时人坐舟上,仰视山峰草木,悬泉瀑布,俯视着脚下的碧水,会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飘逸;在遣词造句上,写潭水、浪花、泉水、瀑布、古柏、草木等物态,各具神韵,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意境高远而又深致,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你看“清荣峻茂”四字,一字一景,简洁概括,且各具特色,妙趣横生,虽然作者没有多花笔墨写芳草鲜丽,落英缤纷,莺啭鹃啼,百花斗艳,我们却能够很自然地循着它的笔迹,想象出这些幽静、妩媚的瑰丽春色和旖旎风光。你似乎可以看到:三峡江边花正红,叶正绿,两岸高山草木青青,苍翠欲滴;一江春水卷浪花,碧澄洁净,缓缓东去。真是山水有意,草木含情,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而接着“良多趣味”便是脱口而出,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最后描写秋冬景象。这一层写出了秋冬的肃杀景色。作者选择天刚放白露为霜的早晨,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猿猴的悲啼,造足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作者是在写悲秋之情,与上文明朗欢快的气氛恰成对照。两岸纤夫号子阵阵,苍山上猿声悲鸣,触景生情,闻声而悲,催人泪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