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扣题

作者:不详  时间:2011/4/11 19:24:44  来源:流雨荷转发  人气:3223
  一、知识概述
  有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尤其是写用片段材料写人的记叙文,不会巧妙的点题,从而影响文章中心的表现。
  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符合题意,不能偏题。就高考作文而言,仅仅强调内容上的扣题还是不够的。在作文中,增强扣题意识,注意形式上的、外显性的扣题,让阅卷者明显感觉到考生作文是零距离切题,没有偏题,这一点也极为重要。
  事实上,如果考生行文中毫无点题、扣题意识,那么,受阅卷速度的影响,被弄成考场作文的“冤假错案”,也不是不可能的。2003年高考,考题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南京金陵中学费滢的作文只得25分。费滢何许人也?她是文学金奖得主——2002年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以一篇讲述扶助友爱的美文《平台》打动了所有的评委,最终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其获奖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曾出版过许多本散文集。费滢的作文不能说写得不好,只不过阅卷者认为是跑题之作,便被判为25分,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是离题的作文!
  因此,为避免由高考阅卷速度带来的误差,增强考场作文扣题的意识,学习一些扣题方法,提高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   
  考生们,请牢记——
  扣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扣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扣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附:费滢的高考作文
  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二、方法指津
  1、标题扣题——拟题时,可以将话题或材料的主题词置于其中,以彰显立意,笼罩全文。
  例:《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心有天使,诗意人生》、《我是天使》(06年广东高考作文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当然命题作文,就无需考虑这个方法了。
  2、开篇扣题——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点明文章的话题或中心主旨。
  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爱在家中传》一文,就是在文首点明了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开宗明义,点明 “家”、“爱”、“传递”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3、文中扣题
  ⑴处处扣题——就是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点题。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句语句;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或做红线贯穿。但是要注意不应过多,多则乱,应恰到好处,当“点”处则点。
  ①抒情式点题。这种方式多用于以第一人称叙写的与“我”关系密切的、感受较深的片断材料中。
  ②议论式扣题。大多用于以第三人称叙写的片断材料中。
  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③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式扣题。当作者叙写了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的片断之后,往往不满足于冷静的议论揭示其优秀品质,需要渗透强烈的感情,这就需要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扣题。
  点题注意点:
  ①点题巧妙,即要恰倒好处地点题,水到渠成地议论抒情,不能牵强附会或以空洞的议论和抒情冲淡记叙和描写。
  ②用语贴切,不能过分做作。
  ③衔接自然紧密,让“扣题”真正成为联系材料与中心的纽带。
  ⑵铺排造势——运用铺排造势,将题旨淋漓尽致地渲染。
  ⑶领句穿插——或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或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或在文章主体的各段落中,运用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互勾连,形成反复的气势。
  4、结尾扣题——在文章的结尾运用抒情议论或者描写文字,将主体内容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点示或推演,呼应题目,透出主旨,可以收到“豹尾一击”、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三、如何避免偏题、离题
  偏题大致有三种情况:
  1、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
  2、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
  3、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而无视导语的限制。
  防止离题、偏题方法:
  1、不可丢开话题2、不可偷换话题3、不可歪曲话题
  四、谆谆告诫
  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升值,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你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五、范文欣赏
  好奇心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