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者:陵前镇中 唐 娥 时间:2011/4/13 5:54:48 来源:心路历程转发 人气:983
一、看生活,谈感受。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要求自己这样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感受生活的充实。倡导学生把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校园里的轶闻趣事作为写作素材,写进自己的作文中来。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文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还记得学生写话题作文“过年”时的情景:新学期伊始,我们七年级语文组决定趁热打铁,辅导学生完成话题作文“过年”的写作。作文课上,学生热情洋溢,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放假时的新见闻,过年中的开心事,可想而知,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是多么的得心应手。习作中,有的学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自己在过年时发生的几件趣事;有的学生使用日记体截取了过年热闹场面中的若干个精彩画面;还有学生从反面立意,表现了过年时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动人地呈现了多面的过年生活。本次作文,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双手书写生活,很真实,很感人。
二、创情境,提兴趣。
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头疼的是作文,他们对写作文提不起兴趣,不想写作文,更不知道提起笔之后写些什么。所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平时总是坚持让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兴趣,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来写。记得有一次作文,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写出人物的个性。一开始,我先出示了几个描写片断,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学生很轻松地说出了答案。我又请学生回答:“为什么你能猜出他们是谁?”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导出了本次写作训练的题目,学生易于接受,从心理上已经进入了写作者的角色。在具体训练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写一写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学生马上情绪高涨,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看他身上都有什么特点,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执笔成文时,每个同学都争着写,不甘示弱。在展示作品时,也是争先恐后地抢着读。这节课,学生对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掌握得比较好,写的片段也不错。一节课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很好。我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事半功倍。
三、 多读书,勤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课外的文章也行。)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记住一些东西,还经常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他们多读书,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并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摘录下来,必要时还可以写点读书心得,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也丰富了起来,作文中不断有新词好词出现。尤其是张斌、张维、王嘉钰、罗庆华几位同学,他们平时能认真读书、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作文一次比一次写得好,所用词语更加准确,描写时语言更生动了。基本上每一次他们的作文都被评为优秀作文。
四、善鼓励,重表扬。
初中学生肯上进,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把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的指指点点。因此,我们老师要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是这么做的: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常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都毫不吝啬地给予高度肯定和鼓励;在评改作文时,我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如“你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 “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你能从反面立意写作,见解独到,望能再接再厉!”……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激发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学生开始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始终相信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多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我们满怀期待,迎接陵中作文教学的美好明天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