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受追捧的忧思
作者:深圳市龙岗区新安中学 吴泓 时间:2011/10/18 17:08:32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459
2009年,“广州少儿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他们最喜爱的文学读物一栏里,《三国演义》居首,其他依次为《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2010年4月,温州市读书节对“我最爱的50本书”的问卷调查,《红楼梦》以1.1858万张票数高居榜首。2011年最近一期的全民阅读调查,在14-17岁青少年最喜欢的书目中,中国四大名著仍列前几位。
为什么中国四大名著那么受中小学生欢迎?这种现象折射出全民阅读在价值取向上一些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四大名著阅读位居榜首,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无可否认的是,四大名著无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表现形式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四大名著不仅在中国文学的宝库中占居最为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的长廊里,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为厚重和显赫的文学艺术成就。
其次,四大名著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其思想性、艺术性均受到古往今来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史学家等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其精彩篇章至今仍是中小学课堂中的经典教材。可以说,四大名著早已成为每一位华夏子孙最为耳熟能详、最能引以为傲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好比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泰戈尔之于印度。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在旧时代表现出先进性的经典,并不适应新时期的文化需求,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英雄都是杀人的、破坏性的英雄。当然,位居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以其恢宏的气象和卓越的人文精神超越古今。而所有这些新见都已被或正在被学术界一一揭示出来。因此,如何利用这些新研究、新成果来指导全民阅读,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学术界,有关四大名著的研究,已推出不少新的成果。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详尽分析了游民意识在《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正如作者所指出:“游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的一切。他们不理会秩序,欢迎冲突,甚至欢迎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乱。”
刘再复的《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一书。作者认为,影响中国世道人心的书,不是政治、哲学、历史经典,也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各种经典,而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经典。它进入中华民族的潜意识,构成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该书在肯定《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文学价值的前提下,对两部经典进行价值观的批判,为大众阅读理解经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学者的文化研究与民众的阅读喜好是有隔膜的,即便是有人以家长身份来讲述自己孩子在阅读四大名著时的经历、经验,也不为广大民众所熟知和了解。
面对今天这样的阅读形势,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当代学术领域中有关经典阅读的最新研究成果,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成为经典阅读的引领者。笔者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语文专题学习”就大量引入与传统观点相左甚至激烈冲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些非文学领域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的新见新论,也会引进学生的学习范围。因为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教出热爱阅读的学生,只有热爱思考的教师才能教出热爱思考的学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