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归属感从何而来?

作者:不详  时间:2011/10/28 11:45:28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411
  贵州省毕节市朱昌镇乡村教师唐薇是在城里长大的。她非常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上大学时就参加了教师招考,并以全市第九名的成绩被一所乡村小学——熙乙小学录取,从此走上了心仪的讲台。可是学校里没有教师宿舍,她只能住在村子里,买个菜都很不方便,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她说,“虽然一些老师有机会离开,但他们都留了下来。每天早上看见那些双腿满是泥土、不到7点就坐在班里的孩子们,让我怎么忍心弃他们于不顾呢?”
  在广袤的乡村,像唐薇这样的老师有千千万万。与城市的老师相比,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职业地位不尽如人意。但凭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们的挚爱,凭着奉献精神的激励,他们在山乡村寨扎下根来,用知识的火种点燃乡村孩子的智慧、照亮“土娃娃”们的前程。
  乡村教师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农村教育的大厦不能仅靠精神的力量来支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乡二元结构社会里,乡村教师们迫切需要归属感,迫切需要把乡村学校当作自己真正的“家”,而不仅仅是工作、谋生的地方。
  “家”要有家的内涵,“家”要有家的温暖。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能叫家吗?因此,解决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迫切需要摆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不论是建周转房还是经济适用房,都应该让乡村教师有个安家的地方。“有爱才有家”。没有爱人能叫家吗?特别是那些年轻的乡村教师们,如果不能得到心爱之人的理解和支持,怎么能够安心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落地生根?因此,乡村教师单身问题不能忽视,应该设身处地地帮年轻的乡村教师走出单身困境。
  这个看似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却直接影响着乡村教师的事业心、幸福感和归属感。在湖南省保靖县,教育部门推出具体措施,破解农村教师单身困境。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针对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找对象难的实际问题,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携手合作,为农村青年教师组织联谊活动,为他们扩大交际范围提供平台。农村中小学校基层组织,特别是学校工会,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这些举措,至少可以温暖乡村教师的心。
  让乡村教师们在农村安下家来,还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地方为方便偏远农村教师子女上中学,政府出资开通了班车,真真切切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有效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当然,想方设法为乡村教师创造“充电”条件,提升乡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地位,更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事。
  乡村教师的归属感来自很多方面,关键在于政府和社会对他们是否真的尊敬、关心和重视。只有让乡村教师们安心从教、幸福生活,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才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