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作文快速审题六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12/5/31 11:55:02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962
  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清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清题意,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选材范围,在文题允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就能使文章的全部内容符合文题设定的条件。否则,审题失误,就会离题、偏题。审清题意主要包括揣摩命题意图,分辨写作体裁,明确选材范围,把握题意重点等。快速作文要求在二、三分钟完成审题任务,审题不但要准,而且还要快速。下面介绍7种快速审题的基本方法。
  一、紧扣题眼法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一个作文题目中,往往有能够反映文章题目的关键词语。我们称这些关键词语为“题眼”。“题眼”找到了,文章写作的重点也能确定了。既而紧扣题眼,快速写作。这样,文章就能突出重点,扣住要害。如《我看“减负”》中的“看”字,是观点、看法,当作议论重点。由“看”字可看出,文体是议论文,内容是自己对“减负”的独到见解。
  如何找到题眼呢?就命题作文而言,若题目是一个字或词,那么这个字或词就往往是题眼,如《书》、《喜欢》等;若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有时在修饰词上,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即是题眼;若题目是一个句子,则句子中的关键词即是题眼,如《我发现了父爱》,“发现”就是题眼。
  二、巧妙伸缩法
  有些作文题目,命题者为了考察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故意将题目藏头去尾,或者命一个较长的题目。遇到这种情况,在不改变原题题意前提下,在题目前面或后面补足一些新因素,或者在有诸多因素的题目中,简化题目的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审题,这样题旨就会很快显露出来,化难为易,节省了时间,很快完成了审题任务,这种审题方法叫“巧妙伸缩法”。
  “伸”就是添加一些因素,“缩”就是简化一些题目中非主要的因素。有些题目,看起来很难,其实用了这种方法,则会变得简单。如:《忆》这个题目,初看,感觉难,没有突破口,如果运用巧妙伸缩法审题,在原题目的基础上,补足一些新因素,如《忆童年》、《奶奶的回忆》等这样写作的范围就明确了。又如《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趣事》,题目中“发生”、“暑假”、“一件”、“趣”、“事”诸多因素,不必一一思考,而是抓住主要因素“趣”,“缩”去其它因素的一一思考过程,把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在思考“趣”的同时其它因素一览无余,同步完成。
  三、虚实换位法
  所谓虚实换位法就是“虚”题“实”做,“实”题“虚”做。一般来说,“虚”题宽泛,范围大,“实”题较小。
  有些作文题目宽泛,审题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如《心愿》看起来很虚,不容易落笔。若虚题实写,则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可写成一个白衣天使的心愿,一个莘莘学子的心愿,一位老工人的心愿,爷爷的心愿,一个青年科学家的心愿等。
  还有些题目,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小,审题时感到无法下笔。如《桥》从字面看,就是指生活中人们脚下所走过的桥。如果仅仅写桥,多数同学就会感觉没什么意思,以至于无法下笔。如果把这个题目虚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由生活中有形的桥,可写人与人之间无形的桥,还可写国与国之间无形的桥。再结合现实则会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同学们作文时许多题目都可运用虚实换位法快速完成审题任务。如:《路》、《春雨》、《灯塔》、《理想》、《追求》、《渴望》等。请看李晓燕同学的文章《春风》:
  春风
  春风吹拂着石缝间飘落的生命探出头来,拥抱阳光;春风激励着一切青春的生命去寻求挑战,锤炼自我;春风盼望着在困厄的境遇中降落自己的生命快快觉醒,发现自我。
  母爱是春风,时刻送出温暖,传达关怀。
  一曲《懂你》诉出至真温馨,一声“懂你”道尽至爱亲情。那情如丁咚的泉水,汩汩不息;那爱如幽雅的兰花,芳香四溢。斩不断,挥不去的,永远是母爱……
  母爱是春风,就像春天透着羞涩,不像夏的袒露,秋的成熟,冬的内向,总是那样默默,而又透着神圣。
  母爱是春风,就像春的娇媚,不像夏的火热,秋的充实,冬的严肃。总是那样令人珍惜,令人温暖,而又透着犹如娇媚一样柔美。
  母爱是春风,就像春的无私,不像夏的丰腴,秋的洋溢,冬的收敛。总是那样令人感动,令人动心,而又透着一种至纯至真的无私的伟大的爱。
  如果母爱是湖,那么我们就是湖上的鹅;如果母爱是山,那么我们便是山上的小树;如果母爱是云,那么我们便是云中的雨滴……
  母爱是春风,催促着我们,呵护着我们快快长大,永往直前。
  四、反向思维法
  有时一些题目从正面审题往往无法进行,不易找到突破口。这时若打破常规,运用反向思维法审题则往往能打破僵局很快地完成审题任务,且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如《一件小事》,运用反向思维法,事虽小,可事情反映的主题不小,由此可迅速确定写作的主题。《古老的村庄》运用反向思维,可写古老的村庄的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谈“雪中送炭”》,反向思维,“送炭何必等下雪”。《我看“开卷有益”》反思思维,“开卷未必有益”等等。
  五、借“砖”引玉法
  所谓借“砖”引玉是指作文题目这块“砖”去审题,从而写出与此“砖”有关的“玉”来。有些作文题目是一个比喻的喻体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事物。如《灯塔》、《红叶》像这一类的题目,运用借“砖”引玉法则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灯塔》一文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去写灯塔而是去赞扬那些像灯塔照亮别人人生航向,帮助别人走好人生路的老师、家长等。《灯塔》这一题目,真正写的不是航海中的灯塔,而是老师、家长等人的关心、帮助和指导。又如《铺路石》,可引出成千上万的像铺路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人、农民、教师等。
  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一般可用借“砖”引玉法审题,如《蜜蜂》、《春蚕》、《绿叶》、《白云》、《小草赋》等。
  六、思维发散法
  现在的作文大部分是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这就给同学们写作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思维发散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快速审题,选择确定最佳题旨。如《读〈滥竽充数〉有感》,从故事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发散,可初步提炼出许多观点:靠“骗”过日子不会长久的;领导要注意人的真才实学;“大锅饭”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世上没有千里马,只有南郭先生。显然后一论点是不正确的。从提炼出的诸多论点再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佳写作角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