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西省高考作文题分析
作者:不详 时间:2012/6/7 14:18:11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8814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最为关键的细节,就是“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漆工这一顺便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没想到却救了船主的孩子们的命。于是,第二个现象出现了:“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我们把这个材料的性质概括一下,即是:一个做事认真又具有善心的人,无意中做了一件小事,没想到却救了一家人的性命,这家人也知恩图报,向对方表达了一片感激之情.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并以它们为中心去立意作文:要注重细节;做事要认真细致;要有一种对别人负责的态度;要时时怀有一颗善良之心;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如果确定为:要时时关爱孩子;要时时检查工作中的不足;要有曲突徙薪之意识等则有半跑偏题之嫌。
简单说来,今年山西的这个高考作文题还是不错的,第一,能紧扣日常生活,从实际出发,让考生去思考一些问题,所有考生都会用真心去说实话。没有往年那种假大空的感觉,故意让考生说假话空话。第二,合理的立意点较多,可以让广大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思想,在一定的范围内去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作的领域较大,主题不单一,内容不浮夸。第三,审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却并不大,使大部分考生均能略加思考后,马上下笔去写。第四,能与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好多问题结合起来思考,如社会公德的淡漠,公民间诚信度的下降,人心的不古,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职业的高低贵贱,舍与得,善恶果报,无为与有为,态度决定论,习惯决定论等等。水平高者可以将主题升华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如从我国传统道学中的无与有的辩证入手去写,从佛学中的善有善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根本,从儒学中的仁义、关爱及西方商业文明中公道的价值观等去说理。水平一般的也可以从自身的生活角度出发去步步深入分析,随意自然地把想说的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总之,这道作文题紧紧扣住了新课标所要求的注重对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培养其思维的扩散性,思想的多样性,认识的相对性,立足点的多重度,提高思想认识与道德品质的修养等,最后达到语文素质与相关能力的总体之教学目标。总得说来是 一道不错的高考作文题。特别是比去年“大国的崛起”要好许多。
再进一步分析,这则材料所提示的中心,与我们平时所接触的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处事,要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德与习惯,要知恩图报,做事注意细节,该今天做事的不要推到明天是紧紧相连的。它又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紧密关联的,有意无意中便把语文教育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具体生活中来,避免了让语文成为一朵失色的艳花,形如鸡肋,让众多的学生怎么也爱不起来。同时,也对广大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指导作用。更有利于拉开档次,让高校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至于这道作文题写什么体裁好,那要看考生的爱好与特长了。如果单纯从材料来看,好多考生因受平时的习惯影响,都感觉把它写成一篇议论文好一点。其实,这则材料可以写成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这也可以算作它的优点之一吧——体裁没有明显的局限。比如,我们就可以根据“好心必有好报”这一中心,去虚构一个故事,把它写成一篇情节起伏,曲折有致的小小说。也可以根据“要注意细节”这一主题写一篇给同学的信。还可以化写一个传统故事——新编威尼斯商人。爱好或善于看穿越小说的同学,还可以写一个穿越的故事,来追究自己这一辈子为啥会得到一位老师特别的照顾与爱。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写家长对自己行为习惯培养的交流。也可以采用对话访谈的方式,模拟几位专家,来谈谈社会道德的问题。
相反的,平时我们熟知的那些古代的名人事迹,如屈原、司马迁、李白、鲁迅等好似在此失去了合理的地位。那种一心想通过套用背下来的优秀作文而得高分的学生,可能会大脑发懵,一时无法下手了。反到是雷锋、丛飞、白芳礼这些普通人物正好拿来使用。
也许还会有一些考生认为,这类作文不善于发挥文采,这其实与材料无关,真正的是与自己的才华与思维有关。世上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显示出才华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感情与灵感的交集点。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