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经营,用爱浇灌
班级管理纷繁复杂,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在万绪中理出头绪,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必须树立经营意识,用心经营班级。为此,我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很久以前看过《德育报》社社长兼总编张国宏老师的一篇德育专题报告文章——《从容一点 平和一点 耐心一点》,有些话至今仍记忆犹心。
1.“请注意,我们正站在学生面前。”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不知不觉间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面前不能漫不经心,马虎随意。班主任兢兢业业的工作,本身对学生就产生示范性的效应。同时,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身体力行,为学生垂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班级事务,老师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窗帘的安放等,老师都可参与其中。走进教室,同学们有意无意地关注着老师,那么教师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记在心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学校的大扫除,我经常到男生寝室,手把手地教他们整理内务,一起参予清理工区与教室的卫生死角。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干了。这样,即使我的学生在家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学校他们也会慢慢地学会生活独立,内务自理。
“请注意,我们正站在学生面前。”这话告诉我,作为教师特别是孩子王,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太重要了。
2.“尊重是生命的需要,信任是最大的幸福,鼓励是最好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们:“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为了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班主任就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与学生平等,学会对学生公平,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学生的同志和朋友”。
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心理话,查寝时也经常与他们开开玩笑,有时还故意向学生讨要零食,与学生的谈话也往往是从琐事开始的,即使学生犯了错,我一定先让他“申诉”,再进行批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可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很不爱干净,成天在泥地里摸爬滚打,一身脏兮兮的。家长用过许多的办法——打,骂,哄,都无济于事。一位退休女教师知道这件事后,送给女孩一件非常美丽的连衣裙。这个女孩再也没有在泥地里玩过,因为她怕把这件美丽的连衣裙给弄脏了。实际上,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美丽的连衣裙,那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以适当的赞美往往能收到奇效。无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
无论是谁,都喜欢鼓励与表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往往会先表扬学生一番,欲抑先扬。在要求学生做事之前,先肯定一下他的才能,相信做事的效果会更好。经常时候,我要处理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偏激的学生时,我都是先点出其优点,总结前段时间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后才指出缺点与不足,最后才提出处理意见,这时他们大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处理。
学校每一次大型活动需要学生配合时,我都会在活动前在班上作一次动员,肯定同学历次活动中的付出,再提出要求,并亲自部署。活动结束我一定会有一个总结,表扬活动中的积极者,并且想尽办法找出每一个同学做得出色的地方,然后指出活动中的不足。
每个学生都是如此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学优生如此,学困更不例外。许多学生到了高三,学习起来便感吃力,特别是女生的数学、物理,他们有失落感,易沮丧,课前我经常提前进教室,针对前天的作业,给部分学生单独点评,既指出不足,又点出他的特点,当然忘不了给他们激励的话。上下班路上遇到学生拍拍肩膀说声“加油”,课余时一鼓励句话,上课时一个赞赏的眼神,试卷上的精彩点评,作业本里夹的字条,当学生有了大的进步时,嚷着要他请客,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和肯定。
3.“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
许多时候,我们会“恨铁不成钢”,面对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讲了许多次的内容依然出错,总是有意违反纪律……此时,我们往往会不冷静,生气、发怒、训斥。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只能让学生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呢?“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张老师的这句话就是一剂良药。是呀,想想,面前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想想,如果面前的孩子就是曾经儿时的我,我会希望老师怎么做?
回想我自己高中:英语课上十足的弱智,刚学《立体几何》时那个笨,那时的我也何常不是一样?上课经常打着瞌睡,就寝后的戏嬉,偶尔也翻过几次围墙无非是为了一场电影,如今同学集在一起时对当年的那些“不正常”的故事还津津乐道呢。那么今天学生的一些偶尔违纪是否也会成为他们将来“美好”的回忆?学生成长是需要过程的,任何人都一样。
每想到这些我就会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当然耐心与包容并不代表放纵,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在班级管理中的过程中,耐心和冷静不可或缺。
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客一家网站,一位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是啊,儿子是自己家的好,为什么?因为我们爱他。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因此班主任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爱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是滋润学生的心田甘露,可以把师生关系转化为亲密的朋友关系,正是这样,我们应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了一座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
我以前的学生刘 ,家庭贫困,性格孤僻,自卑又自傲,在班上大谈读书无用论,课堂上常常唱点反调,找到谈过多次,收获甚微。了解家庭情况后,也没再对他说教,而是从生活上关心他,有时从家炒点菜给他,怕伤他自尊便说:“今天家里菜做多了,浪费可惜,不如你帮我吧!”慢慢地他有了改变,课堂上不再故意捣乱,与老师的关系也近了。有一次他生病住院,我让班长组织了一次蓦捐,冒着大雪带班干部去医院看望他,当时他就流下感动泪。出院后的第一天,他要求利用第八节课说几句答谢词。具体怎么说的,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他几度哽咽,眼泪簌簌而下。他变了,向我预期的方向发展了。高考成绩出来,超二本40多分,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谢谢您一年来给我的关心,是您改变了我…..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班主任不是神,但都爱着每一个学生。其实学生要求也很少: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关爱的举动足矣,这些比起那些说教效果可能好得多。
4.“细节决定成败”——做有心人
班主任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做,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班主任工作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如果能够把每一个细节做好,班主任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注重细节。
(1)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比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或与家长校访中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2)进好班级的第一次门——精彩亮像,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精装版”,一个是“平装版”,但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精装版”。因此,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注重自身的仪表、风度、形象,如衣着得体、面部洁净、头发整洁等;其次要精神饱满、活力勃勃、谈吐文雅,同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体贴,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力求一开始就提供给学生最佳信息,留给学生亲切、和蔼、关心和热爱他们的良好印象。这是学生对你信任的资本,并且还有学生在其他班级同学面前夸奖你,你看:“我们班主任多好,对我们既关心,又体贴,相信我们的班主任一定会带好我们班的。”你给学生留下这么好的印象,还愁以后班级工作做不好吗?
(3)谈好第一次话
在确定找某一学生谈话时,尽量全面、准确地掌握该生的信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好谈话的思路和方法,合理安排好谈话的内容,加强谈话的针对性。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应该要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妨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先坐下来。
(4)每月精心编排一次座位
编排座位的原则:公心与和谐。文科成绩好与理科成绩好的搭配,优生与边缘生搭配,纪律差者要被守纪律的同学“包围”。当然也考虑强强联合,个子高矮、视力好坏等等。
(5)开好第一次班会——发现助手
(6)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
“一片丹心育桃李,满腔热血写春秋”,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班主任工作是一片洒满阳光的沃土,学生是成长中的幼苗,我想用“心”去耕耘,用“爱”去浇灌,如此即使眼前不是繁花似锦 ,也应该会绿树成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