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爱情题材教学的思考

作者:莫培玲  时间:2012/9/13 10:43:4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52
  对高中语文爱情题材教学的思考
  广西横县横州中学    莫培玲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选入篇目较多,这些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用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让他们体会高尚的爱情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   爱情题材   爱情价值观   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选入篇目较多,相比初中教材而言比重大了很多。这些爱情题材的作品都是名篇精粹,它们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并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而流传于世,这些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
  爱情题材的作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是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的。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自我觉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爱情进行自我思考和探寻,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多是以社会化、成人化的婚姻为爱情标准的。而且现在社会上不健康的影视节目、淫秽书刊、成人的恋爱对中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甚坏。在这个心理和思想逐渐成长的特殊时期,应该用健康、美好的古今爱情文学精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让他们体会高尚的爱情价值观。用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来净化他们的心灵,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从而提高他们的人生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1“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3。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素之一,爱情是每个人内心世界中的最圣洁情感。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爱情题材作品,提高学生体验崇高感情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从而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 利用文本中的爱情题材感受人物的美好形象,领会人物崇高的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塑造了许多血肉饱满、光彩照人的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不仅有着外在的形象美,更有他们内在的高贵的精神品质。《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容貌秀美;“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轻盈的体态美。外貌美丽的刘兰芝,有着在离开焦家时“事事四五通”的沉着冷静和无言的抗争,更有着忠贞爱情的内在精神美。她说:“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道出了她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刘兰芝捍卫忠贞的爱情、反抗封建家长的霸道专断,她毫不犹豫地“举身赴清池”,实现了相约“黄泉下相见”的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
  《陌上桑》中的罗敷外貌美得惊人。“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褥。”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绞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罗敷她的内在的品质更美,秦罗敷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戏谑使君的无耻,歌颂了她不仅美在外在的美貌,更赞美了她这位女子的机智沉着勇敢和对爱情的坚贞的崇高情操。
  二、 在爱情题材感受恋爱男女心理,品读爱情中男女悲欢离合的复杂情感。
  《静女》中女子“爱而不见”的调皮而聪慧,男子“搔首踟蹰”的纯朴而憨厚,既而“美人之贻”的内心踏实和恋情的热烈,表现一对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的约会;《蒹葭》中一位恋者对“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 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心焦焦灼地苦苦寻求,不畏险阻、矢志不移的追求,倔强于自己一份思念的追求,这份执著之思让多少人感怀落泪。《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位直爽勇敢女子的爱到生命的尽头,爱到天崩地坼,海枯石烂的誓死相爱。《雨霖铃》中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在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的痛苦情状。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里的男主人公愿意为心爱的女人无私奉献,愿意付出所有甚至生命,这种生死不渝无私奉献的精神令多少女性为之感动。在这永恒与瞬间凝成的诗句中,引导学生感受恋爱中的男女微妙而复杂的心理,体会他们感情世界的绚丽多姿,多彩丰富的人性光芒。
  三、 认识爱情题材中女性独立的人格价值的意义,树立平等的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舒婷《致橡树》的诗句“如果我爱你——/绝不象攀缘的灵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如果我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表达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
  “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体现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爱情要建立在两人人格价值独立、互相理解信任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那种主导与从属、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上,这样的爱情基础才是平等的,牢固的。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同甘共苦才是真正的爱情。舒婷清醒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简•爱是一位平凡的女子,没有身世作依托,也没有任何财产,没有靓丽的外貌,但她仍然追求平等的爱情!她对罗切斯特说:“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在爱情的追求中应该保持独立、自由、平等的人格,捍卫女性的价值和尊严。爱情至上的幻想终究会破灭,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才会给人以希望。真正的爱情,当不是依附于财富的多少和其它一切外在的条件作为评判,而是两个灵魂的真诚的融合,平等的心灵沟通。
  四、 认识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杜十娘虽是个妓女,但她久有从良之志,想拥有人身自由和尊严,而不是男性的玩偶。她敢于自择佳偶,追求平等互爱的婚姻。可是当她决定从良时,她的愿望仅仅是当一个妾,可惜的是她选中的“佳偶”李甲连这点机会也不给她,竟把她转卖。李甲这样做,一方面是他的“负心薄幸”,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是封建社会严格的门第观念,以及父为子纲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杜十娘怀着对他们的极度蔑视和万念俱灰中绝望愤然地自杀。杜十娘悲剧的结局是符合封建社会男权统治的道德理想的,传统的价值观和意识,旧有的等级、男尊女卑的秩序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一个弱女子是难于冲破这样坚固的牢笼。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恩爱,却生生被焦母拆散,究其婚姻悲剧的根源兰芝没生孩子,这更是符合古代“七出”之由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4另一主要原因是焦仲卿如果违抗母命,强留妻子,就是不孝,男人不孝,便失去了在那个社会里做人的资格,更多的男性,在绝对化的“孝”的观念的主宰下,丝毫也无法保护自己的爱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学生因情感问题无心学业,甚至因失恋而自杀,因情而完全迷失了自我,这实在是可悲的,不可取的。我们引导学生体味爱情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让他们提高道德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让他们从这些感人的作品中去认识爱情,理解爱情,懂得爱的尊严。
  注释:○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孟子•离娄上》参见《四书五经》(现代版)上卷杨晓明主编  巴蜀书社出版发行1996年版第638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