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咸与淡”范文四篇

作者:不详  时间:2012/11/26 12:20:54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1623

  咸与淡
  道家的超脱尘世,与佛家的普渡众生,究竟哪一个更加唯美;李白的飘逸適仙,与杜甫的忧国忧民究竟哪一个更加摄人心魄;你说,要在书寻找到黄金与美人;而我则是渴望带入山林日出而作,日落面休。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我们生在其中,无需出一个谁是谁非。是为万事万物,咸淡皆有味。
  咸淡是一种从容乐观的生活态度。它是陶渊明辞官归园田的带月荷锄的自由,是闲来观看幼子弄莲的自在。它是柳永流连于秦淮河的香拥翠,把酒浇灭内心不甘的烈火之后的有情有义。在官场中得不到的,不如在红颜知己处得到的珍视眼前的信念。美丽华贵的牡丹虽为花中之王,却一样不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引来更多君子的喜爱。带爱视雨雨有情,带泪视花花溅泪。一个人心中如果只有黑白两颜,即便置身于色彩缤纷的阳春三月,恐怕也不能吟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景色吧。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芬芳。富有富有优越,贫有贫的快乐。人生咸淡两由之,从容处事,乐观对人。何愁细细薄雾遮白日,尽享万里无云万里天。
  咸淡之感,来源于口中却发源于人的内心,如果因为菜咸了或者淡了而放弃一桌的美味,乞不是有愧于自己的胃,生活亦是如此。因为山川挡道,于是我们选择停滞,因为日月交替,于是我们困于回忆。那么我们的生活旅途岂不是变得苍白乏味毫无   新奇。就如同下棋,如果不是经过一场奋斗而轻而易举下成的棋绝不会是盘好棋。活在乾坤之中,连天气也瞬间会有阴晴之别,何况漫长的几十年人生之旅呢?人生必有咸淡,面对咸淡人生我们当何去何从?
  咸淡皆有味,安于平庸拥有淡泊之心,勇于争先,拥有奋斗之意,看庭前花开花落,享受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观再见上云卷云舒,适应万事万物的变幻莫测。咸淡中,我们品出人生真谛,咸淡中我们走出自己的生活之路。
  咸与淡
  咸、淡,看似是两种极端,但正是这两极极端,演变出人生百态。
  淡
  淡,乍一品来,似乎无色无味,细细咀嚼之后,方能悟出其色彩斑斓,味道浓醇之深韵。
  面对金钱的引诱,面对名誉的蛊惑,且不斜视,昂首直行,这便是淡。人生之淡,不是力不能及之后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之后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的哀叹。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享有盛誉的文人学者,无不沉醉于这人生之淡中:“不汲汲于富贵,不威威于贫贱。” 这是《汉书》的训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卧龙的诫子之言;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给孩子做玩具的居里夫人……他们朴素淡泊而豁达的人生犹如一缕幽幽的暗香,静静弥漫于这物欲横流的喧嚣世间,他们所传导的人格魅力远比许多物化的东西更永、更悠长。
  向往淡泊,胸襟必宽;追求淡泊,心地必纯;亦是,品味操守、品味人格,让人憧憬。
  咸
  咸,每一个吃咸菜人的第一感觉,可是继续品味,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甘甜又在口中漫去。
  咸,是面对波涛的哀情万丈,它如一股傲流奔涌而来,水光潋艳。那咸爽,是李白骑着毛驴手执酒壶,散尽千金的潇洒;那咸爽,是怀素酒后在焦叶上挥毫泼墨的隈隈风雨声;那咸爽,是康熙大帝在盛世的一声巨吼;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咸,是豪迈的象征,是追求精彩人生的辉煌。生命本是一个不断突破与提升的珍贵历程,我们要活出生命的激情,在人生的咸爽中磨砺自我,执掌生命之帆。
  咸、淡,一个是笑谈渴饮匈奴血,一个是披一件蓑衣挡一川烟雨,一个炽烈,一个平静。舌头不是一把尺子,可以硬生生地区分开咸与淡,人生之路的曲折多变,不是任何一位行路者可以想像的,难在手握咸与淡,才能更好的应对每一次挑战。其实,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消淡的美妙,没有必要舍弃哪一个,只有真正品出咸淡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找准自己的上目的地。
  沐浴在亲情的世界里
  还是前不久才发现了这样的“怪事”
  那晚在爸妈房里看完电视,回房时随手替他们关上了房门。谁料第二天醒来时,竞发现他们的房门竟开着了。开始我以为只是我没关严而已,可谁知以后几天,竞天天如此!“怎么以前我竞没注意到?”我决定自己再观察几天。
  果然,每次我躺下后不久,便能听到他们房里悉悉嗖嗖下床的声音,不仔细还真听不出来呢!脚步声轻轻的是妈妈,稍重的是爸爸,总之都是挪动到房门前,接着便是房门打开时温柔的吱哑声,为什么呢?为什么总要悄悄地打开房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算了,破釜沉舟,去问妈妈吧。
  挑了时间,依在妈妈身旁坐下,“妈妈,您怎么睡觉都开着房门呀?”我开门见山地问道。妈妈先是一愣,随即“扑嗤”一声笑了:“我当什么事呢!看儿子一脸正经的!”接着又笑意盈盈地望着我,嗔道:“还不是因为你!”“我?”我更加茫然了。妈妈手托着下巴,幸福从脸上荡漾开来:“那时你五岁大吧,上了幼儿园回家后便吵着要和我们分床睡,说什么男女有别,我和你爸又好气又好笑,不过还是答应了。哪晓得第二天早上去你房间时,竟发现你橫着被子躺在地上,大概是晚上从床上滚下来了吧。我们赶紧抱你上床,还好天不冷,你也没感冒。不过我们可吓坏了,我就和你爸商量以后还是开着房门睡吧,这样你掉下来,就能听到声音了。刚开始有些不习惯,后来就好了。不过还真有用呢。有几次你掉下来,“咚”的一声,把我们都惊醒了,抱你起来,你还在梦里笑呢。现在大了,才好些。不过这么多年过来了,这习惯现在想改也改不掉了呢。”
  妈妈轻轻松松地说完了整件事,我的眼中早已裹满了滚烫的泪水。沐浴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无忧无虑地像麦穗般抽枝拔节地生长,然而,“怎么以前我竞不注意到?”我想,阻碍我去发现这浓郁的亲情的,并非我不爱他们,而是他们的爱远比我们的要更为周到,也更为细致吧。
  而我,以后也会永远地打开我的房门。
  咸淡有味
  老人八九十岁了,却依旧健朗。在春日和煦的阳光里,在吹面不寒的风中,仍会踩着稳健的小步。
  老人从我出生起就住在家旁,每日里的清晨,便独自出门,重复现在的一幕。
  老头子上了年纪就爱唠叨,这是全村人对他的唯一评价,他听到后,也是乐呵呵的,仿佛别人在夸他。
  我渐渐走近了他,“小伙子啊,我像你这么大,早扛着枪到处打鬼子喽。”我微张着嘴,面露惊异。老人仿佛是点燃了兴致,有些激动地指着前方那一片芦苇荡:“就是那儿,当年啊,我还有同村的二虎,东边的李娃,跟着游击队到处跑,那家伙,整日里跟鬼子捉迷藏,我们几个儿被乡亲们叫做寿 “小英雄”呢。”
  他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脸上眉飞色舞,身体也随着那娓娓的描述动作着。“着记得我第一次用枪打鬼子的时候,我手端着枪,看着跟没大事儿似的,那心里,就跟揣个兔子一样,上蹦下跳,扣扳机的手也哆嗦不停,好在二虎拍了我一下,叫醒了我,要不然得真和瞅着了似的,老头子我也不会在这儿跟你神侃了。那一枪,真的是老天保佑我,第一次就打中了鬼子脑门,那鬼子还没来得及叫唤就倒了。你说这日本鬼子坏事儿干多了,都是打一枪就死,咱福大命大,吃了几个子儿照样没事,哈哈……”他抬头笑着,指着膝盖下的一个伤疤,得意地在望着我,寻求我的惊叹。
  风儿依旧在吹着,不过随着午日的临近也变得温暖。老人也站累了,坐在了田埂上,继续着他的话题:“和鬼子纠缠了好几年,总算也留了一条贱命,好几次差点儿去了。后来鬼子被打跑了,我也留在乡下种田,讨了老婆,有了自个儿的家。老战友拉我去当军官儿,我摆摆手,对那家伙说,你这家伙还不死心?求那个荒唐工作?炮火硝烟也让人激动,岢你总那样也不是个事儿。平平安安的过过日子又有什么不好?这过日子就像喝汤,是咸是淡,都是个味儿。像我吧,太怀念那激情满怀的岁月了,但现在也过得安逸,也是个滋味,还蛮好的。”
  老人以这样一个比喻,通透了人生,咸淡又如何?皆有风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