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美文,构建语文阅读能力——从九年级下册语文的散文教学谈中考现代文复习
作者:李冬鹏 时间:2012/12/23 22:18:39 来源:李冬鹏原创 人气:1681
新修订的语文课标强调说,“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散文,是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文章。因此,散文教学的关键是品析散文作品的语言。
教学中,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引领学生在深情的赏析中把握文脉,学习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其表达技巧,从而提高散文的教学效果。
通过阅读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九年级下册散文教学的思路:
(一)教材分析。九下第三单元编选了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和勃兰兑斯《人生》等四篇散文。`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而独具一格,此外,在具体细腻的描写之外,有的作品隐含着某种深刻的理念,或抒情或叙事,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或人生感受;或直接说理,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对人生的某种认识,如《谈生命》和《人生》。有的则借助对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如《地下森林断想》。
(二)如何开展散文单元的教学?
1. 重视过程和方法。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轻易地理解文本思想,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联系个人感受,重视联想和想像,联系自然与社会,独立思考和领悟,师生合作,共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互相启发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2. 重视语言学习。这些课文都是精美的散文,它们的语言的形象性、思想性、趣味性都很强,足以成为供学生认真品味的范本。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体会,可以品味一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分析一些语句包括句群的深刻含义,深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可以仿写句子,可以续写语句……可朗读,可默读,可读段落,可读全篇,在朗读中体味文学作品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 适当学一些文体知识。本文集中学习抒情散文,尽管也写景状物,但文章的内核还是情感和思想,显出“情”的特点;抒情散文题材非常广泛,而且选材非常自由,篇幅都很短小,但短小而精致,显现“精”的特点。抒情散文尽显语言“美”的特点。
这些大致的特点可以结合各篇课文巧妙引导,或让学生自己领会并说出,学习写作。
(三)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内文本,学会迁移知识,自主阅读。
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它描写的是一棵树,其实是写人类的生活,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一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的思考,同样具有很深刻的思想性。学习这篇课文,有几点思考:
1. 感受大树的形象。大树的外表,大树对人类的贡献,大树的历史,大树的最终命运,大树留给人类的思考……本文的形象性更强,要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看见”大树的具体、真实的形象,由此检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解读能力。
2. 领悟深刻的主题。从表面看,作者是表达对大树的痛悼哀怜,往深处想,是表达对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的一种反思之后的忧虑。本文只字未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的利弊等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形象化的描写深入领会到文章底层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是作者想说而没有说出的,也是作者留给读者去思考和说出的。
3. 理清文章的层次。本文的叙述过程就是大树的命运进程,其间可以划分几个层次,在每一层次中大树的状态和命运各不相同,作者的感觉、感情也各不相同。学生可以借此见识记叙文写作的条理、层次的表现方式,以备他们自己写作文时参考、借鉴。
4. 拓展阅读。学习本文之后,适当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文本的意义,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与个人的独特感觉和思考联系起来,进行更深更广的迁移拓展,把文本深处的思想挖掘出来。
欣赏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感悟形象、欣赏语言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恰当地评价人物或探究作品的思想。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散文教学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课标》的思想,分析学情,把握教材特点和重难点,按照阅读考查评价的目标,有效实施阅读策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