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择校”不是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终点
作者:不详 时间:2013/1/14 11:15:5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11
浙江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在全省推行“零择校”的做法是在教育从不均衡到均衡过渡阶段采取的强制手段,而并非老百姓不想择校。实际上,硬性取缔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并不利于学校之间适度的良性竞争。学生和家长有寻求更好满足自己教育需求的权利,具体体现为拥有适当的选择学校的权利。当然,这种选择并不是仅仅以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作为单一标准,而是以学校是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否更具特色、是否能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服务这样的标准进行选择。放开这种选择将会更加有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样的择校才是良性的择校,这种择校不但不应该采取行政措施禁止,而且可以创造一定条件,让孩子们选择到适合每一个人的学校。
在目前教育资源很不均衡的情况下,采取“零择校”这样的强制措施避免择校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解决当前因择校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但“零择校”不是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终点。政府部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公共政策入手,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为教育公平创造更好的条件,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内部设施配置、师资力量配备等。在此基础上,让这些学校发展各自特色,进行公平竞争,同时建立公平前提下的新规则,放开允许适度择校,最终的目标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零择校”并不是终极目标,实现了“零择校”也不能止步不前,真正好的教育局面应该是提供多样性的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教育。各个学校各有特色,你能培养学生哪个方面的特长,发挥哪方面的优势,政府就做好这方面的服务,而不是各个学校之间有质量高低的差距,这样才能保障有各种天赋的孩子,都能获得满足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