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黄花历史剧(《与妻书》)
作者:Zero0ver 时间:2013/3/26 21:43:4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77
同学们围坐一旁,历史老师:
2011年是黄花岗其一100周年,100年的那天,正是林觉民写下《与妻书》的那一天——历史不可能再重现,我们却能在光影中回味曾经的历史——
同学甲(出列):
(有感情地)朗诵: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
(背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正门远景)
同学乙(出列):
1901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摈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与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后增至800)组成“选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招生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炒年糕江流域举兵相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同学甲(出列):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有人专门负责。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整理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队长,下设调度课、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编辑课、出纳课、总务课、调查课,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
同学乙(出列):
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
场景回放一:
日本东京庆应大学
宣统3年2月
林觉民、陈与燊。
▲ 林觉民着日本大学生学生服,坐校园中研读哲学书籍。
▲ 林觉民注意看书。
▲ 另一个学生陈与燊快跑过来。
陈与燊:觉民——觉民——
▲ 觉民抬头望去。
陈与燊:快到“田野”去。
林觉民:怎么啦?
陈与燊:时塽找你,有急事!
字幕:东京大久保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所在地
林觉民、陈与燊、林时塽、郑烈、李恢、方声洞、喻培伦。
——室外——
▲ 一座日式房子,门上写“田野”两字。
▲ 林觉民与陈与燊迅速行来。
▲ 郑烈扶着时塽走至客厅,时塽右腿不便,挂着一根手杖。
▲ 其它有李恢、方声洞、喻培伦等五、六人在座。
▲ 林、陈拉门而入
林觉民:大哥!
林时塽:我收到黄先生的信了。
林觉民:好,他怎么说?
▲ 时塽把手一扬,手中夹着一封信。
▲ 觉民取信急看。
林觉民:(念信)祝兄病廖,并邀贵支部诸同志偕来,猛士奇才,多多益善,兄眼力高,必能得人也……
▲ 信笺的特写——署名黄克强。
林觉民:(大笑)哈哈——好个猛士奇才,多多益善,我跟你回去!
▲ 方声洞等都笑起来。
方声洞:哈哈,大哥猜的对,他就知道你只有这句话!
林觉民:几时走?
林时塽:(又取出一份计划书)这是黄先生寄来的“庇能”会议记录稿,起事的地点仍然是广州,由广州上南京,再进换种,所需要的枪和钱之外,最要紧的还是多找人。
林时塽:张鸣歧是清廷的将才,这次举事,我们必须硬拼到底!
▲ 众人看着他
林时塽:所以赵声先生为大家题了一个古代的称呼,叫作“选锋”!
方声洞:什么叫“选锋”?
林时塽:就是古时候挑选精锐的士兵组成的突击队!方声洞、喻培伦,你们有化学的根底,造炸弹的事就交给你们两位了!
二人:好的。
林时塽:觉民,我要你回福州一趟。
林觉民:嗯!
林时塽:我们最缺钱,你回家去想办法!
林觉民:我——想想看,回家一趟?(摇摇头)嗯——(有些不安)
同学甲:当林觉民到达香港跑马地统筹部机关时,黄兴喜不自禁地说道:“意洞来,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当即命林觉民回闽布置福建相应广州起义之事,并嘱“快去快回,多带闽籍人来广州聚义。
同学乙:林觉民到家后,父亲林孝颖惊问其故,他只好以学校放樱花假,与同学结伴北上苏浙一带旅游相敷衍。林觉民此行在福州停留10天,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会商,布置了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并带敢死士十馀人赴穗聚义。
同学甲:正当起义紧锣密鼓地准备之时,各路英雄亦云集香港、广州。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同宿于香港滨江楼。待战友们入睡后,他独自挑灯作绝笔书,直至鸡鸣破晓。《与妻书诀别书》是写在一块白色正方形手帕上:
(全体同学齐念):“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上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此时,扮演林觉民的同学,扮演陈意映的同学出列,林觉民讲手帕放在桌上,毅然离去,陈意映随后拿起手帕,阅读,神情悲伤。)
同学乙:辛亥年(1911)4月27日早,林觉民与战友林文等人编入黄兴统率的第一路选锋队。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质朴督署。督署胃病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
同学甲: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站直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翼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同学乙:当队伍退出东辕门时,迎面与大队清军展开血战,激战中林觉民负伤被擒。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歧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
场景回放二:
字幕:4月1日 水师提督衙门
▲ 红灯高挑
▲ 梯度大堂上,大员会审。张鸣歧、李准及诸广州府台新军统领多人升案问话,氛围阴森恐怖。
▲ 一双脚击铁链入境蹒跚前行。
▲ 张鸣歧注意。
▲ 来人正是拷打成伤的白衣林觉民。
▲ 众官员看名单。
▲ 林觉民被按坐地上。
李准:你叫林觉民?
林觉民:是的。
李准:你是哪里人?
林觉民:福建闽县。
李准:今年几岁。
林觉民:二十四岁。
李准:你为什么要造反?
林觉民:是革命,不是造反!
李准:你有什么理由要革命?
令觉敏:家有规、国有法,争得就是这个!
李准:现在朝正式下了命令,期以十二年,实行宪法。
林觉民:朝廷是拖时间,没有诚意,十二年后,中国何在?
李准:各省都成立了“宪政筹备处”,你难道没有听说?
林觉民:这是欺人之谈,如今世界各地,无论是共和政体,或是君主立宪,断无如此荒唐的立宪程序!
▲ 张鸣歧用力拍案。
张鸣歧:放肆!掌嘴!
▲ 两旁差役顿时上前左右开张痛打觉民双颊。
同学甲:在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时,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以笔代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表示“只要割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张鸣歧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歧凶鸷地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林觉民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广州天字码头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
场面停顿,背景响起《与妻书》,同学起立,齐念: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今日吾与汝幸双键,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吾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不顾汝也。吾禁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同学乙:清廷对殉难烈士极端仇视,让其暴尸街头,四天后才同志各“善堂”收殓遗骸。 在选营葬地时,又企图把烈士草草地掩埋在狗头山或臭岗,存心让烈士的英灵与盗贼死囚在一起遗臭。革命党人潘达不顾个人安危,努力奔走,终于在城东郊区红花岗找到一块合意的葬地,随即以“善堂”的名义购买良好棺木一批,给烈士们成殓下葬。潘达后来觉得“红花”不若傲霜的秋菊——“黄花“,便把”红花岗“更名为”黄花岗“。”青山有幸埋忠骨“,黄花岗因此而得名。
同学甲: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特别是他们中不少人是留日学生,为了拯救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从容赴难,更对人们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一时风声所传播,全国震动。虽夙不赞成革命者,得知林时塽、方声洞、喻培伦七十二人死亡之事,与海防诸同志据米店为守,以数人抗巡防营千余人,相至二日夜之久,卒能脱险而出之事,无不奔走相告,眉飞色舞。“
同学乙:清朝这个反动政府,已成为人们的众矢之的,人人与推倒之而后快。这就大大推进了日本已趋成熟的全国性的革命危机。就在这次起义后的一个月,湖北两个重要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着手实行联合,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同月,四川保路运动开始。不到半年,武昌起义就爆发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