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叙文走进养生汤吧
记叙文将生活、阅读和表达整合起来,带给读者情感的熏陶和哲理的启迪。这正如将生活熬成一锅养生汤。那么,生活的材料如何熬出一锅养生汤呢?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地成了烹饪师,面临着一个长长的熬制过程。
养生汤的材料很重要,没有乌鸡、排骨、蛇等具有丰富营养的主材,再高明的厨师也难以为炊。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引导学生捕捉素材。语文老师关注学生生活,因时制宜地布置作文题,帮助学生记录思想。如国庆长假,我便布置《难忘的假日》,让学生写作国庆长假期间难忘的事;七年级新学期开始,有些同学不太适应班级生活,同学间发生了小矛盾,我就以《学校里的小风波》为题,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在习作展示中同学彼此的思想又互相参照互相碰撞,对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语文老师时刻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周记便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平时,让学生一周记一篇,要求是本周的鲜活事件,这就促使学生去反观一周来的生活,及时记心得体会。这两种形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材料便会丰富,熬制一锅心灵鸡汤才有了可能。
那我们来洗净砂锅,准备熬制吧。对于学生而言,洗脑相当重要。他们的大脑里边装了别人的许多文章,一道题目布置下来,稍微改头换面便可轻松搞定,而懒惰的大脑再也不会用心思考。作文只有经历“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求索阶段,才有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感顿现的幸福感,而抄袭直接使他们丧失思考,写作表达停滞不前。语文老师,要帮助他们澄清认识:抄袭对自己是有害的。同时,对写作中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大力弘扬,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可以张挂,也可以口头宣读、还可以让同学们夸奖其中的闪光点,通过种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如一学生在《那一次,我真蠢》中这样写:“我一仰脖子,把爸爸的酒喝了个精光。回到屋里,我感到身子飘飘悠悠便一头倒在床上……恍恍惚惚之中,我和小伙伴在街上玩,玩得快活极了。突然,我感觉想尿,憋得难受,到处找不到厕所,脱下裤子便尿。啊呀,不好,身子下面热乎乎的,我尿床了……”我表扬了他勇敢地写真话,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记叙文就是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宣泄。”而对那些不动脑筋抄袭来的文章要口诛笔伐,如一学生写《家乡的秋天》,这样写道:“秋天来了,枫叶红了,农民伯伯都绽开了笑脸。”我便质问他:“我们家乡八宝哪儿有枫叶?今年棉花减产了,农民伯伯哪个笑了?”学生哑口无言,随后我强调:“作文一定不能这样背抄别人的话,一定要抒发真情实感。”只有这样,让学生以抄袭为耻,以我手写我心为荣。只有洗净杂质,养生汤最终的滋味才纯正,才接近生活的本真。
食材入锅前要用刀整理、造型。课堂上的赏析仿写训练,会大大美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仿写句子、仿写片断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学习《散步》,文中对称句式多,工整凝炼,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让学生仿写这种对称式的句子,对学生的表达优美是一个提高。学习贾平凹的《风雨》,全文不着一个风一个雨字,却让人感到风狂雨骤,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技法。学了之后,我让学生写“月夜”,要求全文不出现一个月字,但能时时见月。如此这般,挖掘范文中的语言表达技法、写作技法并举一反三,当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坚持,学生的材料就会以各种美的形式暗藏于头脑中,一旦有机会它们便会以精彩的组合呈现于我们面前。
入锅烹调,加入各种美味的调料,让文火用时间来慢炖。急火是不能出好汤的,一堂作文指导课是不能出好文章的,大量的阅读为记叙文注入了许多鲜美。阅读中富有哲理的语言、修辞格灵动的表达、鲜活的词汇、情感的真挚……无一不熏陶着学生。要写出好文章,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我们可以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还可以进行美句赏析摘抄交流,让学生将阅读中最喜欢的语句作朗读欣赏。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一个阅读品味高的学生,他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而读不良书刊的学生,往往叛逆另类,这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阅读经过时间的浸润,滋味便丰富了,那是一种文字的舞蹈,一杯生活的酒,一片情感的芳草地,一盘语言的拼盘……
此时,一锅养生的心灵鸡汤就熬好了。随便点一碗,便芳香四溢,入口入心。记叙文带着一种生活味,带着一种文气,汩汩地流淌于笔端。生活、阅读、表达,就这样和谐地统一起来,好的记叙文就这样写出来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