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 张洪山  时间:2014/4/18 13:36:58  来源:yuefei55 原创  人气:1678
  中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导学案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导学案编写至关重要,具体到高中历史学科有有其共性与差异。本文在深入调研西安庆安中学,了解杜郎口、昌乐二中、宜川中学等高效课堂模式以及相关历史导学案,参阅课改专著和期刊网相关论文基础上提出的导学案编制原则。本文在原则中提出了自己观点,主要从导学案之“导”与“学”,历史学科特点,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以期对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有所借鉴,促进高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原则 
  “导学案”这一名词对于基础教育界教师来讲已是家喻户晓,从上世纪末南京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聊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至今,导学案已经伴随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几年的光景,在中学教育界影响甚广。“这种先学后教、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案的积极作用,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道路。”[1] 导学案成为新课改高校课堂的重要“抓手”,成为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桥梁,为学生自主高校学习,教师有针对性教学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导学案编写与运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应当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导学案编写存在诸多问题:编写组织流于形式化,编写内容简略粗糙等,导学案设计未能做到真正适应学生之学,“有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检测一课所学情况的尸体,主要作用是便于教师对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检查。这样的学案设计,实际上已成为应试教学的一种工具,亟需反思与矫正。” [2]  高中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现针对我们的调研情况以及反思提出我们的编写方案:
  (一)、综合运用课标与教材,注重导学案之“导”
  导学案编写应注重“导”,亦即引导学生“导学、导讲、导练、导思”,在“导”中进行探究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因版本差异各有特色,应当改变传统“教材至上”的观念,准确合理把握课程标准才是根本,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以此指导导学案设计,在更高层面实现教师与学案“导”的统一。
  调研中了解到阜阳一中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把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以强化目标的导引作用,这种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与学目标流于形式化,实现课堂高校教学。
  (二)、立足学生学情,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倡导学生参与编写
  导学案注重学生的“学”已成为教育界共识,但具体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南京师大教授姚锦祥认为“大多数导学案功能并未完全开发出来,说到底这样的学案主要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而非学的角度设计的,是教案的翻版。”[3]
  导学案应做到切实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考虑学生学情,为此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学习心理特征,体察学生要求,如此才能从学生角度编写出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历史导学案。
  每次导学案编写中可吸纳部分学生作为导学案编写者,借鉴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以及学习活动形式,学生作为编写者能大大提高其参与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契合高中历史学科特色
  “史学即史料学也”,历史学科注重论从史出,充分掌握史料证据,如此才符合历史教学与考试的要求。导学案编写过程中不应只是注重历史事实的梳理而忽略史料的学习与运用,导学案编写史料可贯穿其中,文后还可附相关史料阅读与书籍、网站的推介,以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以及不同层次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为适应高中历史模块专题的特色,导学案编写应注重宏观模块主题的统领,注重不同导学案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建议在学习完成一单元主题教学后另编写一份专题梳理导学案,为学生整体知识建构和知识宏观把握以及更好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提供帮助,避免学生知识混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历史学科承担重要的育人价值,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优势,导学案编写在隐形层面应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激发学生人文学习兴趣,在愉快学习中逐步达成历史学科育人的重要功能。
  (四)、注重导学案层次性,步步为营,因材施教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国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势利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完成课程标准最低要求的基础上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
  “导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 [4] 为此,历史导学案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基础、提高到拓展、探究,步步深入,体现教学梯度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利用。尤其是在作业设计环节中,设计必做题以及两种层次选做题,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自主选择,使不同学生各有所得。
  以上是我们在调研与探究反思中所总结出来的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的几点意见,期望对广大教师在进一步的导学案编写中有所帮助。导学案在高中教育方兴未艾,只有设计出更加科学、实用、高效的导学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从而教学相长,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2]、[3]仲尧明 姚锦祥.学案设计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7:4-6
  [4]肖学平.《导学课堂教学模式》[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