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小学教师不再为评职称犯难
作者:范先佐 时间:2015/9/15 17:34:55 来源:人民网转载 人气:508
8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被媒体誉为国务院给全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的一份“大礼包”。那么怎样才能让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不再为最闹心的评职称犯难呢?
一是打通职业通道,将原来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 让小学教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 级职称,彻底改变多年来中小学教师职称级别低人一等的状况,从而拓展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让评价标准更公平,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彻底打破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高于一般学校,中心学校高于村小教学点的原有规则,以吸引和稳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一般学校以及村小教学点任教,保证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
三是评价标准应更加多元,让教学更能出成果,彻底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使中小学教师将更多心思花在教学上,花在学生身上,用成果说话,引导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四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同行评价可以淡化行政部门的作用,让一线教师受益,彻底改变评职称上级行政部门说了算的格局。
五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彻底改变以前评聘分开,即使评上了也不代表就能享受相应的待遇,有了职位空缺才能拿职称工资、享受待遇的作法。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的背后,是基层教师、业内专家多年的呼吁和期盼。因此,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应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让教师不再为评职称犯难,说到底,就是要保证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换句话说,教师只有不再去关注与教书育人无关的学术论文的花钱发表、考在职学历、考职称英语与计算机,更不用去看上级行政部门官员和校长的脸色,不再费心思考虑如何与上级行政部门官员和校长搞好关系,以便为自己评职称 “加分”,才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全心全意搞好教育教学,保证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