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中学生作文选材
作者:襄阳市实验中学 李娟 时间:2015/12/1 10:32:24 来源:dada_114原创 人气:765
关键词:选材 作文 生活 情感
一、 学生在作文选材中出现的问题
在这两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让我头疼的是学生作文的选材假、大、空,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时选择一些虚假的、没有经历的材料来写,或者是可以选取一些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没有真实的情感,或者所写的文章材料陈旧、老套、雷同,千篇一律,比如要写妈妈的爱都是下雨送伞,要写坚强都是学自行车摔跤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我深切地感受到是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没有材料,所以在写作文时感觉没什么可写的,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 如何指导学生选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整天躺在材料中睡大觉,不会思考生活,没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生活的闪光点,所以作文教师要去指导学生去发现积累写作的素材,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作文选材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1、作文选才能来源于家庭生活
生活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学生最先认识的是家庭篇。家庭生活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们在与家庭成员和亲朋近邻的交往中,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如果能注意观察,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写作时选择印象深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自然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来。
在端午节和母亲节的前几天,我都曾布置学生观察家里面德每天的生活,并让学生们为家里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节日过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在班里交流时个个兴趣盎然,回忆美好的生活时讲的头头是道,听的津津有味。这轻松愉快的交流,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再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去写,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学生们一气呵成,写出的作文言之有物,物中有情。这样的训练不仅为学生们积累了素材,培养了再现生活的能力,还使他们懂得了长辈们的辛勤操劳和养育之恩,纷纷表示出感恩之情。
2、作文选材来源于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习作素材。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课内、课余的活动创设了许多题材。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再让学生用文字去反映生活时,学生便会觉得作文材料到处都是,信手拈来便是一篇便是一篇好文章。
如:语文教材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意设置了“语文大课堂”。通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资料、思考、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等学习方法,自然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又如:我校上学期实行推广“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文明校园” 手抄报比赛,“反应襄樊变化的” 手抄报比赛,语文知识竞赛、作文征文比赛,运动会,红歌演唱会,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等。举行了这么多活动,我都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然后写作文。由于我启发了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情去感受,用自己的爱去认识这些有益的活动,学生就能从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而细小的事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的生活哲理和意义重大的问题,善于从细微处见精神,而且写起活动中的事情来情如泉涌,都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写作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
任何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异彩纷呈的,教师要让学生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打破封闭的状态,把学生引向社会,启发学生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或家庭之外的人物、风光,或引导学生和家长及小伙伴课余常去“游山玩水”、“访问先进人物”、“逛街串店”、“做游戏”、“做实验”等,既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可以轻轻松松地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倾吐欲望。这时让他们落笔成文,他们就再也不会视习作为头疼的难事了,而且写出的作文都是真心话,饱含真情,充满个性。
有生活就有作文,有情感就有作文,有思想就有作文。实践证明,指导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交往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素材,写出生活中珍藏的记忆,再现生活,让生活流光溢彩。
三、 小结
罗丹说过: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析一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怎样解决的,思考其中的共同点是什么,差异又在何处,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思考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并撷取生活的闪光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找到了材料的来源,选出真实的材料,也会写出真情的文章,那么以情动人的好文章就会在学生的日积月累中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5期《浅谈中学生作文选材》 王静
2、《谈谈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戴伟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