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与肉”佳作2篇
作者:淄川一中 张萌 时间:2015/12/7 22:20: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57
有一次去超市购物,在生鲜区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精猪肉12元一斤,没有肉的猪骨头几毛钱一斤,而带肉的猪骨头价格却接近甚至超过了猪肉,特别是排骨竟高达15元一斤。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人生的许多思考……
耍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骨肉不可分的奥义
淄川一中 张萌
看完这则材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骨头的分分合合,让我想到许多与之相类似的事物。你注意过矛和盾吗?如果把它们两个分开,单个的作用并不强大,但只要结合到一起,就能攻守兼备,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再比如弓箭,如果把它们分开,单个的弓或箭只能是废料一堆,根本派不上用场,但是当把它们两个结合到一起时,它就能穿云裂日,毙敌于百步之外。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屈尊降贵亲自去请诸葛亮,才有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当初刘备如此,是因为他知道,凭自己的能耐,即使有勇猛无比的关张辅佐,也很难在群雄中立足。必须要有一个智慧的大脑,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当初正是有了钟子期这个知音,俞伯牙才与其一同演绎了高山流水的佳话。钟期已逝,伯牙只能摔琴而去,自此弦断音绝,不见从前。
骨头与肉不可分离,他们的相厮相守,使他们得以升华,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两个人真心去爱的时候,爱情的双方就会变得特别高尚、无私,甚至好到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程度。
1+1>2,爱情会使你迅速成长,你会时时刻刻为对方考虑,愿意为其做任何事情。
1+1>2,爱情会使你变得更加细致,愿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对方的每一个愿望。
1+1>2,爱情会使曾经那么脆弱的你,愿将所有压力都由自己一个人来扛。
说到爱情,不由让人想到了玫瑰花,她娇艳欲滴,倾国倾城,可尖尖的利刺令人望而却步。也许正是这种带刺的特点,最能诠释爱情的内涵,所以才赢得了“爱情之花’的美称。若真是唾手可得,这爱情也就寡淡无味了;正是因为它的茎上有扎人的小刺,才凸显了它的火辣、娇艳。她正是以其芬芳、刚烈、明媚和正直,来赢得人们喜爱的。
其实,做人也应像玫瑰花,刚柔相济最好。就像铸剑,过硬了不好,过刚则折;过于柔了也不好,无破竹之势,也就无震慑之威;唯有软硬相辅,刚柔并济,才是做人的正解。
既要有棱有角,又要圆润可爱,该刚则刚,该柔则柔,两者各有特点,却又有机统一,这才是完美的结合体。
道生太极,黑白两仪,轮回而转,生生不息。太极图的奥义,莫非就存在这骨头与肉的结合里吗?
排骨中的中和之道(下水作文)
没有肉的猪骨头几毛钱一斤,而带肉的猪骨头价格却接近甚至超过了猪肉,特别是排骨竟高达15元一斤,带肉的骨头和带骨头的肉,价格竟超过了精肉,这让人们不解,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们姑且不管这其中的烹饪学与营养学的因素,这一现象本身,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肉与骨“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通则双赢”,二者的中和使他们各自都超越自身的局限,升华为一种新的生命形态,达到一种新的更高的境界。
齐桓公和管仲,两人可谓人杰,可单摆在那里,却有些不堪言说,在君臣遇合之前,管仲处处落魄,若不是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给撑着,管仲恐怕早就被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了;齐桓公在管仲去世之后的一系列表现,哪有半点昔日的风采,他最后悲惨的结局,也让人不胜唏嘘。谁曾想到,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儿,在鲍叔牙的撮合下,君臣遇合,相得益彰,呼风唤雨,联袂为春秋写下了多么壮丽的篇章。
我国从古以来,就有中和之道的传统,其实害死桓公的御厨易牙就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可惜他把中和之道用在了歪门邪道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中和中的骨与肉散发着异样的幽香,有软有硬,有红有白,骨之香,肉之味,汤之鲜,五味调和,其美何极呀!
轴心时代,诸侯纷争,华夏诸邦与四方蛮夷,相互撞击,不断融合,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创造出多么灿烂的中华文明啊。
中和之道,施之于国,则邦国繁荣;施之于文,则文化昌盛;施之于己,则超越自我。
现在的学术界都感慨大师的缺失,歆羡民国时的群星璀璨。其实,仔细研究,这些大师的身上无不带有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他们大都国学功底深厚,博通古今。又正赶上大厦将倾,西学东渐之风劲吹之时,他们有强烈危机感和使命感,抱持者殉道者的精神,抱欲挽狂澜于既倒,因而孜孜矻矻,遍读西方典籍,欲寻一条复兴中华文化之路,中和之道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陈寅恪、钱钟书,他们的著作中西合璧,古今融合;深邃与博洽,传统与创新,贯穿始终。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讲中和,就不必计较骨头与肉谁的价值高,谁的价值底,肉不要鄙薄骨头,骨头也不必嫉妒肉。他们结合在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另一种新的生命形式,1+1>2,这才是中和的真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