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当教师,我绝不“教书”!4大教育名家“独家箴言”全在这

作者:叶圣陶等  时间:2017/10/9 22:27:16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291
  精彩导读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叶圣陶
  如果我当教师,我绝不“教书”
  叶圣陶
  我现在不当教师。如果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旨。“以前种种”是过去了,追不回来的了;惭愧是徒然,悔恨也无补于事;愿它过去吧,像一个不愉快的恶梦一样。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愿意作他们的朋友的亲切表示。
  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
  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为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书中称积蓄着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就学生方面说,重要在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尤其重要在能够随时随地就事事物物得到新经验——不限于书中的经验。说了“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入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工夫。
  因此,说了“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什么分别。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了;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这里我不敢用一个“教”字。因为用了“教”字,便表示我有这么一套完整的本领,双手授予学生的意思;而我的做人做事的本领,能够说已经完整无缺了吗?我能够肯定地说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健全的公民吗?
  我比学生,不过年纪长一点,经验多一点罢了;他们要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经验,我就凭年纪长一点,经验多一点的份儿,指示给他们一些方法,提供给他们一些实例,以免他们在迷茫之中摸索,或是走了许多冤枉道路才达到目的--不过如此而已。所以,若有人问我干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我决不说“教书”。
  我不想把“忠”、“孝”、“仁”、“爱”等等抽象道德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我认为这样的办法毫无用处,与教授“蛋白质”、“脂肪质”等名词不会使身体得到营养一样……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譬如,我希望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
  我希望学生出言必信、待人以诚,我每说一句话,一定算一句话,我对学生同事,一定掬诚相示,毫不掩饰;
  我劝戒学生不要抽烟卷,我一定不抽烟卷,决不说“你们抽不得,到了我的年纪才不妨抽”的话;
  我劝戒学生不要破坏秩序,我一定不破坏秩序,决不做那树党分派、磨擦倾轧的勾当……
  无论当小学或中学的教师,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建国事业有大有小,但样样都是必需的;在必需这个条件上,大事业小事业彼此平等。而要建国成功,必须使参加建设各种事业的人个个够格。因此,当一班学生毕业的时候,我要逐个逐个地审量一下:甲够格吗?乙够格吗?丙够格吗……如果答案全是肯定的,我才对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我帮助学生总算没有错儿,我对于建国事业也贡献了我的心力。
  ——写于1941年8月,原载《教育通讯》第4卷第32、33期合刊
  教育一定不能少这5大要素
  蔡元培
  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吾国古代之道德教育,则间有兼涉世界观者,当分别论之。)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虞之时,夔典乐而教胄子以九德,德育与美育之教育也。周官以卿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德育也。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
  以西洋之教育证之,希腊人之教育为体操与美术,即军国民主义与美育也。欧洲近世教育家,如海尔巴脱氏纯持美育主义。今日美洲之杜威派,则纯持实利主义者也。
  以心理学各方面衡之,军国民主义毗于意志;实利主义毗于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二方面;美育毗于情感;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界之分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家之方法衡之,军国民主义,世界观,美育,皆为形式主义;实利主义为实质主义;德育则二者兼之。
  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本此五主义而分配于各教科,则视各教科性质之不同,而各主义所占之分数,亦随之而异。国语国文之形式,其依准文法者属于实利,而依准美词学者,属于美感。其内容则军国民主义当占百分之十,实利主义当占其四十,德育当占其二十,美育当占其二十五,而世界观则占其五。修身,德育也,而以美育及世界观参之。
  历史、地理,实利主义也。其所叙述,得并存各主义。历史之英雄,地理之险要及战绩,军国民主义也;记美术家及美术沿革,写各地风景及所出美术品,美育也;记圣贤,述风俗,德育也;因历史之有时期,而推之于终始,因地理之有涯涘,而推之于无方体,及夫烈士、哲人、宗教家之故事及遗迹,皆可以为世界观之导线也。
  物理化学,实利主义也。原子电子,小莫能破,爱耐而几(Energy),范围万有,而莫知其所由来,莫穷其所究竟,皆世界观之导线也;视官听官之所触,可以资美感者尤多。
  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其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
  上之所著,仅具辜较,神而明之,在心知其意者。
  ——本文先后刊载于《民立报》1912年2月8、9、10日,《教育杂志》第3卷第11号(1912年2月10日出版)),《东方杂志》第8卷第10号(1912年4月出版)。
  教育者要学会如何“造人”
  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飞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非帝亚思、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创造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1943年10月13日写,出自1944年1月重庆时代印刷出版社《育才学校手册》
  活教育一定要遵守的17大原则
  陈鹤琴
  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这一条是依据了儿童好游戏、好动的心理。儿童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
  “‘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原则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这一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按行为心理学说来,思想原来也是一种行动。儿童不仅喜欢动手、动脚,而且也喜欢动思想。因此,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各种教学,都不应该直接去说明种种结果,应当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求结果。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唯一的门径。
  原则三,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这一条也是强调儿童动手去做,去亲身实践。譬如游泳,在陆地上学是没有用的。譬如烧饭,在教室里讲饭怎样煮,也是没有用的,一定要使他们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原则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原则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原则七,比较教学法
  原则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原则九,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原则十,替代教学法
  原则十一,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原则十二,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原则十三,教学游戏化
  原则十四,教学故事化
  原则十五,教师教教师
  原则十六,儿童教儿童
  原则十七,精密观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