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早恋星火”不“燎原”

作者:秀城区凤桥镇中学 郑礼刚|  时间:2005/6/3 20:44: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72
  初一带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聪慧、可爱的小女生――小丽。她成绩优异,人也活泼、热情,曾在校英语演讲比赛荣获第一名,此外在五一全校文艺汇演中,演唱一曲《我是女生》,以甜美的歌喉、清纯的形象,打动了在场的许多师生。在这之后,不和谐的插曲出现了。
  上课时小丽明显有些不像以前那样专心了,有时在语文作业本冒出莫明奇妙的一两句话,我顿时起了疑心;再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段时间几乎每天能收到二三封来信,每天总是焦急地等待下课,下课爱跑到楼下小店;放学后在校门口总有几个男生耐心地等候她……这定是“不寻常”。我开始调查,后经其女友“泄密”,原来她正与一高年级男生“来往过密”,这是我们教师遇到的较棘手问题——学生“早恋”现象。
  是告诉她“这是危险的游戏”,早恋会影响学习与前途,还是让她将当前的“早恋星火”自动消退,只当是一次学生时代的小插曲?作为青年教师,我对此事并不感到大惊小怪,懂得: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早恋”的梦幻也许会悄然而至。但如何处理它呢?经过再三思考,我选择了后者。
  在一堂精心安排的班会课上,我打破常规在全班宣读了一则《德国孩子的“爱情”》,讲述的是一个德国小男孩勇敢宣称他爱上中国小女孩,并说要与她结婚,后经男孩妈妈说服教育开始十分用功读书的事例。其中一段话是这样的:(结婚)那很好啊,但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和花园,可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结婚,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得到这一切。全班同学听了由满脸的羞涩转到有些笑呵呵了,唯独一女生有些笑得不自然,当然也有几个同学向这个女生瞟了一眼。我默默地观察着以上这些。随后我说这种现象是“早恋”,或是“单相思”。 “单相思”可能每人都有,只是绝大多数人压在心底,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罢了。而“早恋”也不是“危险品”,有早恋倾向的同学未必是个坏学生,关键是如何看待与正确处理,这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校园“男女生来往过密”现象而已。
  班里有些同学胆子也大,竟将话题指向我了。“老师,你读书也有这事吗?”我不觉奇怪,和颜悦色地说:“也有啊,不过老师长得不帅,又不会讨女孩喜欢。上大学时曾对同班一女生有过较长的单相思,但是我考虑到两人不可能工作分配到一块,硬是把‘火苗’给压往了。这不,我才从遥远的江西到这教你们呀!”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
  虽然班会课上是讲男孩的“早恋”问题,其实也给女生对“求爱信”说“不”提供了处理措施。傍晚小丽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诉说了缘由。我没有批评,只告诉她:“老师相信你会处理好的,有什么困难再找老师帮助好吗?”事后我又召集她平时要好的同班女生,要求她们仍与她结伴,不要疏远她,更要关爱她。过了几天,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位老师时,她提了一袋“书信”交给我,我只答应给她保管,并对她学习提出一些要求,寄之殷切的希望。事后,清纯、阳光的小丽又再次活跃在美丽的校园中。就这样,一场“早恋星火”并未“燎原”,悄无声息地“熄灭”了。
  我个人认为:老师对“男女生来往过密”现象不必过分担忧,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对此置之不理,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和风细雨般宽容和正确引导,加强适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教育,打破中学生对“早恋”神秘感和恐惧感,并教给他们从“早恋”的迷雾中解脱出来的良方,使他们自身建立处理心理和情感矛盾和困惑的安全机制。我想这“早恋星火”定将不“燎原”。
  案例评析
  当前中学生正是人生花季,开始产生了性意识的萌动,对同龄异性会有莫名的好感,并有与之交往的冲动,此种情形通常是存在的。如果让学生过早涉入情感问题,极有可能会产生荒废学业、损害健康、伤害家人等危害。可见,进行正确思想引导与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校园“早恋星火”不“燎原”》一文处理“男女生来往过密”(早恋)事件上显得很有艺术性。郑老师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观察身边的学生,发现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先以正面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已密切关注到异常情况,并利用集体的力量,给学生纠正行为与思想的偏差的压力,然后授之以摆脱迷雾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没有一丝疾风暴雨的呵斥,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可以说本文是一则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成功教育学生的优秀案例。
  案例体会
  当时我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很宠我,但我总感觉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我,做我的知心朋友。进入中学后,他闯入了我的视野,他是很阳光的男孩。认识以后,他经常送我回家,有时送我一些小礼物,我开始只把他当作我的大哥。后来感情越陷越深,上课无法专心,成绩也下降了。是郑老师及时点拨了我,让我意识到过早谈恋爱的危害,给了我重新审视自我、悔过自新的机会。虽然当时老师未在班会课上点名批评我,但从其他同学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在“看”我。后来我考虑了许多,当然也有担心父母知道了会骂我、打我的恐惧。自从我下定决心把一大袋“书信”交给老师保管后,顿时心理轻松了许多。
  老师,是你莫大的关怀与帮助,让我考上了嘉兴一中,我衷心地感谢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