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三中惊天惨案的教训:每个老师都要具备的关键素质

作者:成忠播  时间:2018/5/1 22:03:02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711
  一、米脂中学惊天惨案
  这几天被一件惊天惨案刷屏了,
  4月27日,陕西一赵姓男子在米脂县第三中学门口持刀杀害放学的学生,造成了9死10伤。这一案件触目惊心,9个花季的孩子永远离开了世界,这9个家庭陷入了终生不复的痛苦中。而另外10个被杀伤的孩子还在抢救中,他们也将带着这个暴力的、恐怖的阴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更多听闻这个事件的家长和孩子们也会在一段时间内生活在恐惧之中。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悲惨的事件发生?如何减少甚至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二、这个事件为什么发生呢?
  我们所了解到的简单的信息就是:据米脂公安介绍,嫌疑人赵某某,男,汉族,1990年1月20日生。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交待,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学生,持匕首杀人。
  这是嫌疑人交代的一个简单信息。令我们不解的是,曾经被同学欺负,为何十年后,却持刀杀向这些无辜的学弟学妹,残忍至极,疯狂至极!
  这匪夷所思的恐怖行径,到底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看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据新京报报道,一名赵某同村的村民对新京报记者说,他并未听说赵某或他家人提起赵某被欺凌的经历,他的父亲是村里的木匠,他还有两个姐姐。约十年前,赵某从米脂三中毕业,听其家人说他考入了山东省某专科学校就读。该村民记得毕业后的两年多里,赵某一直在榆林市一家餐馆打工,后来回到村中赋闲在家。据家人说多数时间都在玩电脑,村里人也很少见到他。
  据该村民说赵的父母通过微信转发的消息得知儿子犯罪,在警察问话时拿出来一份犯罪嫌疑人赵某的病历,说赵曾经患有抑郁症。”
  从上面简单的信息来看,我们可以大概分析赵某犯罪的几个原因:
  第一个,犯罪者曾经在学校被欺凌,然后对学校怀恨在心。
  第二个,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犯罪者境遇不顺,也就是说他毕业了几年之后,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然后赋闲在家已经有两年,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造成了他内心更加的自卑,更加的绝望。
  第三个是他精神上的抑郁。既然家长拿出了这样的病例,曾经被诊断为为抑郁症,我们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到,至少他的精神上是曾经有抑郁倾向,也可以说是封闭的倾向,也有可能抑郁转为躁狂的状态,一般的抑郁症患者是不会去杀人的,他们自虐,自杀的更多一点,而躁狂症则更容易向外攻击。
  当然我们更加可以确定的是,犯罪嫌疑人他的这个行为是一种反社会的,是一种偏执型的性格。这个性格的养成有他的比较封闭压抑的性格基础,加上被欺凌的经历和社会境遇造成了他仇恨社会心理,在没有得到沟通和排解的情况下,加深了他偏执型的性格。从他的微信名“要么狠,要么忍”,还有下面个性签名:“道理我们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可以看出,他的压抑由来已久。他的微信头像左手臂上疑似斑斓难看的纹身,也可能是压抑的展现。
  作为青春期的男性,还可能跟性压抑也有关系。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内在的性的压抑不会排解可能会变成外在的攻击。如果他觉得性的方面很压抑,很自卑,很绝望情况下,会变态以暴力发泄到社会(往往是异性身上)。
  有赵某的同学跟新京报记者反应:“他亲眼看见凶手捅了身边的同学,当时他惊慌失措的站在凶手的面前,来不及做任何的反应,但是凶手并没有捅他,而是压了一下他的肩膀,之后持刀捅向了他身边另外一名女同学,所以他判断该凶手应该是不杀男的。”
  但是我们从最后的情况来看,有5名男生14名女生死伤,那凶手还是捅了男生。有人反映说是男生跑得快,女生比较好捅,这是一种情况。但是从上面这位男生的诉说来看,他其实并没有跑,但是凶手并没有捅他,而是以女生为主。可能他觉得女生比较好欺负,不容易反抗。也有可能是他对女生的这个报复心更重,可能曾经在女生面前自卑,或者是在和其他的男生在对女生的竞争之中受到了一些挫折或者是其他伤害。这些都在情理之中。当然这些没有经过审讯,我们只是根据表现推测而已,让大家看问题有更广的角度。
  还有一点,我们看到犯罪嫌疑人曾经痴迷于电脑游戏。玩电脑游戏可能也是他犯罪的原因之一。
  他生活中的境遇不顺,可能选择的电脑暴力游戏作为宣泄,最后往往会将虚拟的网络世界当真,模糊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的界限和差距,所以这种暴力的印象,杀人的印象会强化,给他在真实社会犯罪推波助澜。
  这是他犯罪直接的、比较主观的原因。我们还需要找到更深层的原因,我们才能够解决问题。
  那么他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看,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了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
  首先来看社会的原因。他境遇不顺,在社会上得不到经济上的保障,还有一些正常的需求,比如成家立业的需求,性的需求,被认可的需求等得不到满足。他的微信个性签名:“道理我们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可以说明他的失望。
  第二个关于学校。前面也提到他犯罪的直接原因就是,曾经在米脂三中读书过程中被学生欺负,所以报复社会。被欺负是自己的遭遇,但被欺负了之后没人来管这个事,他就会觉得这个社会没人管他的,没人来主持公道的,这就造成了他内心仇恨的泛化。我们从他的杀人的事件可以看到,他不是去杀十年前曾经欺负他的同学,而是杀向了跟他无关的,十年之后这些无辜的学弟学妹。那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推理有可能他是因为对学校整体不满,他通过受欺凌的经历,觉得这个学校是不好的,同学们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才将罪恶的手伸向了这些无辜的、弱小的孩子。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报复了这些孩子,更是间接的报复了这个社会,觉得社会不主持公道,我要讨回公道,让你们知道这个后果。这种有预谋的严重事件,犯罪嫌疑人其实早已知道自己是会面临死亡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因为他的内心早已绝望,只想死前扳回一点成本。
  另一个就是家庭。他的家庭信息呈现不多,只知道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木工,有两个姐姐。在这个家庭里面,父母对他的养育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我们心理学的原理和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真正的人格养成最重要的是在家庭里面。所以好的家庭,它才能够养育好健康的孩子的人格,而那些大多数犯罪者的人格,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确定他的家庭养育方式是有问题的。
  曾经我在未成年管教所针对里面的未成年犯做过心理辅导。他们的政委告诉我们,这些犯罪的孩子70%以上都是来自于暴力和离婚的家庭。其他的30%那是不是来自于好的家庭呢?让我们从心理学来看,这些家庭一定还是有问题的,只是说问题没有表面上那么明显而已。
  所以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没有发现他们家庭表面上明显的缺失,但是我们从底层来看,从心理学的原理上来看,我们也可以推断这个家庭一定存在教养方式的问题。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认识是不足的,孩子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家里面也不知道如何去真正的帮助到孩子。虽然曾经带他去过医院,但是没有找到很好的心理咨询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干预。
  第二个,这个孩子是很自卑的。什么样的家庭都会造成自卑的孩子呢?心理学认为父母也比较自卑的就会造成孩子的自卑。他们不知道如何真正地给孩子肯定和爱,不知道去欣赏和鼓励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去陪伴孩子,与孩子沟通,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封闭。
  这个孩子曾经在被欺凌的情况下,当时他一定是有反应的。但是他选择当时没有跟家里讲。他可能会觉得跟家里讲是没有用的,他可能觉得父母是不会或者没有能力去解决他的问题的,也有可能他跟父母的沟通渠道是阻塞的,就是说他对父母是不够信任,觉得跟父母的沟通是没有用的,有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否定和打击,所以他选择了隐忍。所以家庭教养是很重要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孩子的性格的养成。
  三、如何减少悲剧的发生
  现在我们清楚了犯罪的原因,那我们就知道了如何减少悲剧的发生。
  第一个,需要去构建社会的安全、公平和关爱的机制!
  在弱势群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关爱,那么他们就对社会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即使是有怨恨也有可能会被慢慢化解。
  第二个,就是要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好的文化环境的对人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应该尽量的去宣扬人和人之间的爱和理解,而不是怨恨和暴力;不过多的去宣扬贫富差距,明星效应,更多的要去追求社会的公平、奉献、有爱的状态;在网络方面,要净化网络环境,不要宣扬暴力、阴暗的事件和游戏。要学会如何去看待这些负面事情,怎样去化解。
  第三个是要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心理支持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是一个整体的,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小孩到青年到老年,都是一个整体体系,让大家知道有问题怎么去寻求解决方法。
  第四点,是最要强调的是重在平常的教育。这也是心理支持体系中的关键。
  光是出了问题再去解决这个是不够的!要重在预防,重在平素的教育!说到教育一般理解是学生的教育,但实际上更重要的就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家长对孩子人格、性格的养成起着关键的作用,谁都无法替代的。一个孩子在16岁之前心理模式,人格就基本养成了。而更重要的在6岁之前就基本上形成了;而最核心的是0到3岁!
  很多案例,比如“印度狼孩”等都说明了越早期的环境对孩子影响越大,后面很难弥补!所以说早期教育不是社会所能够解决的。一个孩子他在0到3岁的时候,他从家庭里所得到的是关爱的,还是疏离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这对他一辈子影响是最大的。
  所以这样一个教育的体系必须首先从家长开始,从而再去影响孩子。其次重要的就是教师。孩子每天一大半时间都是跟教师在一起,如果说家长不懂怎么爱和教育还情有可原,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是专业队伍,这样的群体起的作用非常关键!
  现在很多教师都是学过心理学的,但只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国家的心理学起步很晚,而大多数心理学习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被潜意识所控制,不是靠说教就有用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进入潜意识、进入内在的感觉,过去的经验转化了,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而这些教师的人格就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对教师的心理教育,要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心理培训,而不仅仅是说在学校里配一两个心理老师就能够做到。所有的老师都能够懂心理,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对每个孩子负责,这应该成为进入这个行业的关键素质。
  有了家长和教师这两个重点之后,那其他的就比较容易做到了。我们的孩子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们才能学会如何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如何爱自己,爱他人。整个的社会才能够不再生活在这种怨恨和暴力的隐患之中,才能创造真正的和谐、有爱、欢乐的环境。
  这是我们要从这个案件中真正去反醒,真正去落实的事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