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名师临考建议:高考如何赢在最后两周?

作者:佚名  时间:2018/5/31 11:48: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3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保证临考的最佳状态?到了最后一刻,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高考冲刺效果?一份较好的高考最后冲刺规划,能够让我们及时排难解忧,运筹帷幄。
  在此,建议各位考生做到以下几点:
  如何复习才能保证最佳状态
  在最后阶段,你要做的就是巩固基础、深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对考点的敏锐度和熟练度,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定期模考保持手感。完成套卷的频率因人而异,建议3-4天模拟一轮。“手感”或许难以准确,但大体上你需要保持对题目中关键信息的敏锐度、计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的充分掌握。
  第二,回归基础必不可少,但不要为了回归而回归。老师总在强调“回归基础”,实际上是担心学生在基础部分丢掉不该丢的分数。但每个学生的情况到底不同,抱着“捡漏”的心态再刷一遍课本,花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这仍然是值得考虑的。
  倘若平时基础较好,再复习只需把握住框架主干即可,通过日常训练模考来“排雷”。倘若基础知识尚且薄弱,那盲目去攻难题是不可取的,务必要花时间理清基础概念,保证考卷中简单题的得分率。
  第三,除了新题,旧题也要看。错题反应的是过往解题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么考点不明确,要么计算错误,要么分析思路偏差。看旧题/错题的目的在于避免“重复出错”,积累考试经验。
  对于那些做题时没印象没思路的题目,建议重新思考解题;对于纯粹计算错误,明确出错的原因和对策即可略过;对于纯知识点的错误,该回归课本的回归课本,该当场记下的直接记下。当然如果你平时就认真记录错题,分析错题,那么看错题本就够了。
  学习之外如何规划考前
  再好的弦,一直绷紧也会出问题。在学习之外,你还需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特别要提醒的是睡眠。一晚上要睡多长时间才够?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有人6小时仍然精神,有人10小时仍然贪多。总的来说,6-8小时的睡眠都是合理的。
  考前阶段的休息,重在规律。有人高考前一周每天11点睡,高考前一晚9点熄灯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建议你从考前2周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要等到高考前一晚才骤然改变平时的作息习惯。
  当然,也不必太在意“睡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都会“失眠”,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想想看,一直以来你也不总是养足了精神才能全力发挥。
  归根结底,劳逸结合其实是时间规划的问题。有人每天随心所欲,想起什么做什么;有人将每一天都排的满满当当的,恨不得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最后阶段,你要明确需要最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来安排时间。
  比如,如果自己对物理的力学部分的弹簧模型每一次遇到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你可以集中花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论是做题、总结提醒还是询问老师都是可以的。
  有了明确的问题和优先级,可以用大目标-小目标的方法分而化之,大致确定每一天的学习进度和内容。当然,如果你觉得睡觉是最优先的问题,这就是你要排上重要日程的任务。
  每天结束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今天的学习。在这一天里,自己到底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有了哪些新进展。很多人就是凭着每一天的“小确幸”,不断积累着怯生生的自信心,逆水行舟,奋力溯游。
  心态上作出调整。最后在考场上,有时候拼的就是心态,很多学生水平差不多,关于心态调整方面的内容,这里给大家编一个口诀:
  高原现象不要急
  心理疲劳要休息
  害怕考试真不必
  高效备考心如一
  非常时期  非常乐观
  非常坚持  非常毅力
  相信自我  不断超越
  决胜高考  舍我其谁
  各科名师建议
  不同科目的教师们都在强调“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多从以往的错题、旧题中总结答题经验。考生在这一阶段要坚定信念,破除“5月定型论”,要通过重温与巩固进行知识的深化迁移,从而实现高考“质”的飞跃。下面一起来看看不同科目在高考前这段时间该怎么做吧!
  语文
  复习要关注时事评论
  识记类题目、基础知识要强化。像默写题、文化常识题等,利用最后一段时间突击复习,效果比较明显。建议考生利用早读、晚读时间强化基础知识,尤其要关注以往默写练习时爱写错的字。
  阅读类题目要注重梳理。建议考生梳理以往的试卷,看自己容易在哪些方面犯错误,梳理考点。比如在诗歌鉴赏题中,会涉及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表达技巧、作品情感等考点。复习时要把所有考点各个击破,找准自己的薄弱之处加强训练。
  写作类题目要关注热点。考生可以多看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的社论,就热点事件、话题做出自己的思考。把这些思考积累下来,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数学
  总结出一份“错题报告”
  此时的数学复习需要“回头练”。考生们可将前期做过的数学综合套题拿三五套出来,认真梳理其中频繁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和重要考点,然后形成一份总结性的“错题报告”,再根据这份“报告”进行合理的复习安排。
  高考前几天,考生们可再进行知识点梳理,比如数学中常见的7个答题模块,以及知识原理、框架、题型归类、解答方式和数学思维等。
  在这段时间的复习中,建议考生保持两三天一套新题的做题量,防止“手生”。考前最后一天,考生可做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再加一道立体几何题,练一下计算。
  英语
  坚持每天完成分项练习
  确保中低档题不失分。要反复复习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词汇、句法结构、语法要点,熟练掌握考纲中规定的3500多个单词及相关的词组和对应的合成、转化、派生词等。要加强写作必备常用句式的背诵和应用,全面梳理应用文的写作思路,固化段落精彩句式,巧用高级词汇和语法、修辞手法、有效的连词、名人名言或谚语。
  坚持每天定时完成定量分项练习,如语法、完形填空或阅读。
  挖掘阅读、完形填空得分潜质。考生如果完形填空题做完后还是似懂非懂,那就说明对文章的把握还有问题,就要复读全文、验证答案。高考英语阅读在题型设计上,细节、归纳(主旨)题、推理题和词义题的格局几乎没有被撼动过。阅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阅读技巧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的运用,而不仅仅是阅读内容的掌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