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聊高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18/6/10 22:10:5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54
印度的高考至今还是“跳龙门”的途径之一
中国高考特色之一:陪考大军数量远远超过考生
说起高考,不得不提中国的科举制度。隋朝虽然短命,但其创立的科举制度至1905年取消科举,却延续了1300多年。客观看,尽管科举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位寒门学子通过考试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提供了机遇。自古至今,科班出身从来都是最正宗的官员选拔和升迁之路。
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是1949年后建立的,当时百废待兴,最奇缺的就是人才,于是考大学被视为“跳龙门”。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农转非”“吃国家粮”……这才是千百万人朝思暮想的中国梦,而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是实现这个梦想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说,我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大都是这个途径选拔上来的。
后来,“文革”取消了高考制度,但人才选拔还要继续,于是“工农兵大学生”成为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今天看,虽然“工农兵大学生”也出过“白卷先生”,但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对社会还是有所贡献的。我的姐姐初中毕业,17岁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到赫赫有名的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这辈子也是个很称职的医生。而她的很多同学如今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文革”后的1977年恢复了高考,570多万人参加了高考,虽然当年只招收了不到30万人,却让很多人内心燃起了希望之火。因为当时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生,而且破除了年龄、婚否、出身等限制,使高考又成为扭转命运的通道和机会。从这条通道走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后来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我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高考制度的恢复功不可没。
正因为高考如此重要,中国又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考生资源,这些年来,教育产业也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我们社会的特点是只要成为热门,必然会有一批人趋之若鹜,于是扩招成为必然。扩招确实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然而教育资源缺失和分配不公的问题随之而来。有一个很发人深思的幽默:
北京考生:“老爸,我考了530分,比一本线高出53分,估计能上北大。”老爸:“儿子真有出息,走,去上海旅游去。”
河南考生:“老爸,我考了530分,跟三本线差20分,我上大专吧?”老爸:“真没出息,别上了,滚上海打工去吧。”
这也许是一则幽默,却反映了教育资源的现状,也算改开后的特色之一。据资料统计:2013年北京大学在北京投放了408个招生名额,而在河南则为124人。当年两地的高考学生为72736和685000人,上北大的机会相差31倍。当年北大的山东招生计划为69名,四川为75名,与河南合计为268名,只占北京名额的50%多点。但山东有考生50.8万,四川51.6万,三省合计170.9万,是北京考生的23倍多。
扩招的后果就是国家1996年开始取消大学生包分配制度,1998年推开,2000年全面停止。大学生和普通民工一样,要到人才市场上自谋出路。“毕业即失业”成为大学生面临的现实。而与之配套的另一项改革是国家不再承担大学生的学费,使教育与住房、医疗并称为压在国人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住房改革口袋掏空,教育改革父母逼疯,医疗改革提前送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学不再是“跳龙门”的首选,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却在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727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6年达到765万,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今年预计达到820万,就业创业都面临更复杂的严峻的形势。难怪大学生们面对教育负担和就业压力自我解嘲:“扛着一麻袋钱去上大学,换来一麻袋书;毕业了,用一麻袋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条麻袋……”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酷现实面前,社会开始浮躁。毕竟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让众多家庭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所有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面对国内扩招后不断降低的教育质量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人选择去国外读大学,然而“海归变海待”似乎成为一种特殊的常态。前几天和朋友去一家很小的日本料理餐馆吃饭,餐馆只有两人,既是老板,又是厨师和员工。闲聊中小老板听说我刚从美国回来,居然说她在纽约读过5年大学……
小老板在美国纽约读过5年大学,回国开了小小的料理店
高考成为一场人生赌博。没进过大学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最好是211、985;上过大学的家长,预期更高,211和985是基本要求,最好能考上北大清华……每年的高考季,全社会都在为考生们提供方便。所有建筑工地晚上一律停工,老师们陪着住校学生几天不回家,交警严阵以待随时为粗心大意忘记身份证准考证的同学提供服务,更有热心人士自发为考生们排忧解难提供方便。
整个社会都在为高考服务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稍有不如意便埋怨社会不能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于是,我们经常看见每当英语听力考试,必有家长自发封路堵路,不让任何车辆通过。今年高考,有交警在暴雨中护送考生并提供雨衣,事后却因衣服湿了被家长投诉。这些高考中的不和谐音符反映出社会部分人的心态,这种心态下教育出的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英语听力考试时自发堵路的家长……(图片来自网络)
高考结束了,但对考生们来说,未来的路很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下走。大学是能力的检测,却不是命运的唯一。这个多元的社会可供选择的路很多,起跑线固然重要,然而重点更重要,龟兔赛跑并非都是童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