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
经过无数次的留心观察,C局长终于欣喜地发现:知己者,莫过于M科长了。因为自己每次高谈阔论时,在众多的听众中,只有M科长表现得最为倾心,赞美之词尤数M的质量高。这说明,相比之下,只有M对自己理解得较为透彻。
起初,M对C局长的高见总是侧耳倾听。后来发觉只凭耳朵收集已不够享受,于是悄悄地暗中备了一个小包装袋,隐在衣服内每听C局长高谈一番后,那些阔论就能装满满的一小袋。C局长对此视而不见,但心中很是高兴。
一段时间以后,C局长发现:M的小包装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M新买的一个大提包。C局长更加高兴了!不知不觉地,每次与M阔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M显得越发热心了。
一次,C局长有意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问M:“你怎么整天都带一个这么大的提包呀?”M笑嘻嘻地说:“局长有所不知,我这里面装的可全是‘宝贝’呀!”C局长心领神会,对M连连夸奖。
一日下班,M兴冲冲背上和往常一样鼓鼓的大提包,出了办公室,用自行车驮着,先走了一步。
C局长匆匆处理了最后一件事,也骑了自行车,欲回家去。当行至某门市部附近时,C局长偶然发现M喜滋滋地从那门市部里出来。特别显眼的是,刚才还鼓鼓的大提包,现在已明显地瘪得前肚皮贴着后脊梁骨。
抬头上望,门框边几个鲜红的大字一下子刺伤了C局长的眼睛:
“废品收购站”。
【赏析】《知己》这篇小说篇幅短小,语言朴实,构思精巧,表达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一篇极富讽刺意味的小小说。
这篇小说,作者运用了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心态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丑恶的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C局长不做正事,只喜欢高谈阔论,更喜欢别人逢迎的欣赏。而狡黠的M科长看穿这一点后,于是投其所好,对C局长的高见总是侧耳倾听,大加赞美。这还不够,他又准备了一个“小包”来装C局长的“阔论”;一段时间后,“小包”不够装了,又准备了“大提包”。C局长自然是喜不自胜,但他却表现得无动于衷,他的感情也随着情节的发展由“欣喜”变为“很是高兴”,后来变得“更加高兴”。作品的结尾却出人意料,M科长把装满了大提包的“宝贝”送到了“废品收购站”,这几个大字刺伤了C局长的眼睛,更刺伤了他的心。结尾富有讽刺意味和幽默色调,耐人寻味。
作品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乎逻辑,真可谓入木三分,让人读后忍俊不禁。(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黄家中学 林波评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