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中考失败的10个原因!准初三生务必警醒!
导致中考失败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重点中学的老师总结了以下10点,请准初三的同学们对照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距离总复习还有一些时间,但这10点也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同学们一定要提前“避雷”,才能为开学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01
急于求成,学习无规划
在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同学会遇到这种情况:平时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结果发现考试就是拿不了高分,甚至考试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还要简单。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因为太心浮气躁了,没有踏踏实实地思考问题。
【解决方案】
所以,复习一定要有计划,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要做到不缺不漏。
要学会反思和回顾,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堂上讲过的习题,重复老师的思路,再把老师讲的题“悟”一遍。
了解一道题的来龙去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这叫“天天清”;每周六都对这一周的内容进行回顾,做到没有疑问点,这叫“周周清”;每月再巩固一次,这叫“月月清”。
02
否认老师,忽视课堂
尖子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尖子生已经领先于很多人,而老师的课堂讲解多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尖子生理所应当地认为老师的讲解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其实不然!
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分学霸都很重视课堂上的学习,而不是为赶进程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习题。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在引导你联系不同的知识,也有可能在反复强调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解决方案】
在课堂45分钟内要时刻保持跟老师的思想交流,同时听课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于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应该仔细听老师讲一遍,也许老师的解题思路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启发。
高效率地复习方法是紧紧抓住课堂,主动思考,带着疑问听老师的讲解。
同时也要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经历了深度思考,才能对一道题目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03
熬夜补时间,忽视零碎时间
熬夜是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的,白天要上课,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就已经很晚了。
有些同学高效率地完成了作业、预习,然后早早睡觉;但有的同学经常熬夜学习到很晚甚至凌晨。
可是你知道吗?熬夜并不可取,不仅影响睡眠,容易疲劳,也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成绩也可能会下降。
【解决方案】
既然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能变成25小时,那么就只能把琐碎时间利用起来,比如乘坐地铁、公交车时,无法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时可以记背一些知识。
往往那些成功的学霸都是抓住了那零零碎碎的“1分钟”。
但是1分钟能从哪里来呢?1分钟能做什么?如何利用好你发现的这1分钟?
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吃饭、睡觉、学习、娱乐等等,而其实这些我们看似饱和的状态下,其实还有隐藏的零碎时间,比如睡前、洗漱、走路、等车、坐车、课间等等这些时间都是零碎的时间,都是无数个一分钟加起来的。
04
闭门造车,忽视同学合作
有的同学在学习时习惯单打独斗,喜欢自己闷头复习。
作为社会团体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从整体中摘除,如果因为时间紧张、任务繁重而把自己圈在厚厚的围栏中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势必会为自己增加压力。
【解决方案】
其实在学习中交流十分重要。不要漫无目的地单打独斗,这是复习大忌。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解题思路的梳理,独立思考、深入理解固然重要,但学习同学的经验和请教老师的指点同样重要。
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时,如果两个人一起复习,相互提醒,相互补充,比一个人单独复习会更加有趣,也更加高效;在梳理解题思路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会使自己豁然开朗。因此,复习时不能固步自封,要寻求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可以有效利用在校时间找老师指点,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
在学习的间隙,跟同学针对某一知识点或习题,互相提问和探讨,这样不但能碰撞出新的想法还能帮助加深记忆,更有助于知识的熟练掌握。
05
拼命三郎,忽视劳逸结合
很多同学给学习安排的时间非常多,甚至牺牲了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的方法,收效甚微。
学习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味紧绷着学习这根弦,势必会为心理和生理增加负担。
【解决方案】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心理上的放松,只有不断激励自己,才可以充满信心地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
认真专注地学习固然重要,我们也不应因此而放弃生活中学习以外的事情,在学习紧张阶段,也建议同学们利用零碎时间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跑跑步,让自己放松一下,劳逸结合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06
患得患失,忽视测试本身的意义
中考前的所有测试,不论月考、期中考、模拟考,都是为中考做准备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甚至觉得痛苦,对写作业、考试都是想尽办法逃避,但是越逃避、越不愿面对就越难学好。
还有同学因为成绩差、很多题不会做、担心考不好等种种原因害怕考试,也因此无法专注、认真地考试,成绩自然不会理想,考完后抱怨题太难,分数低,却不努力纠正错误,这样对他们来说考试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解决方案】
通过阶段性测试,你可以发现现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问题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应试技巧方面的,或者应试心理方面的。如果一味地沉迷于分数的多少,势必分散精力,浪费时间,从而导致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被忽视。
所以,要明确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所在。在之后的复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
07
爱钻疑难怪题,忽视基础题
有的同学喜欢钻研疑难怪题,对基础题不屑一顾,一看自己大概会做就一眼而过,丝毫不注意自己可能会在书写步骤中出现的错误。
在中考试卷中,80%是基础题,10%是中档难度题,只有10%是基础题衍生的难题,如果把绝大多数精力投于疑难怪题,就因小失大了!
【解决方案】
掌握了基本考点和基本技能就等于拿到了基本分。基本分是命题老师唯一可以“送给”考生的分数,是每一位考生都应该争取拿到的分数。
如果基本分都拿不到,期望在难题上拿分是很难的。
因此,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尽可能在基础题中多拿分,甚至拿满分。
08
只抓个别知识点,忽视全局
所有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语文、道法和历史学科。有一些主观题,如果知识点没背熟可以通过知识体系来延伸出来。
而数理化是纯客观的,所有的知识点都不能主观发挥,只有把整体的关键词掌握了,才有可能根据公式导出。
【解决方案】
把握宏观知识体系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基本规律和公式;
2.容易忘记的内容;
3.解题方法与技巧;
4.经常出错的问题。
09
照搬参考书,忽视课本
参考书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加深,有些同学把参考书当成核心,大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参考书上,而用在课本上的时间却很少。
【解决方案】
基础知识在哪里?基础知识就在课本中,课本的主干知识就是中考题中的基本考点,所以掌握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
当然,并非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同等重要,后期复习基础知识一定要学会有所取舍,不需要把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再过一遍。
通常来说,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就是中考基础考查的考点和重要考点,其依据可在近三年的中考真题或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基本考点中找到。
10
埋头题海战术,忽略思考总结
题海战术是大家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很多同学认为成绩不高,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多!
尤其在初三后半段冲刺期间,考试一场接一场,练习也比较多,课上的时间不是做题就是讲题,每天的学习几乎是周而复始,同学们的心态也逐渐从开始的兴奋,转变成疲惫。所以刷题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题海战术!
【解决方案】
在刷了一定的题量的基础上,你已经通过做题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点,此时就可以通过刷错题不断强化原来的薄弱点。
如果去做新题,可能要做数倍的题量才能找到相应的薄弱点,因此,从弥补知识点漏洞的效率而言,刷旧题远胜刷新题!
当然,刷错题也不能一点新题都不做,仍然需要刷一定的新题来保持做题的“手感”,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刷旧题与做新题的比例。
以上这10点都是“过来人”容易进入的误区,分享给即将升入的初三的同学们,初一、初二的小伙伴们在日常学习中,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