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13周

作者:不详  时间:2023/9/18 15:51: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3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13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曹刿论战(5年1考)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16·全国Ⅲ卷)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杂说(四)(5年0考)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①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①祇:苏教版教材中为“只”,语文版教材中为“祗”。
  3.次北固山下(5年0考)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年0考)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饮酒(5年0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古代文化常识
  历法知识(二)
  (1)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干支纪年法】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2)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传》:“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3)纪日法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初九;《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4)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并序》:“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甚……,愬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三、易错易混词语
  常见“词语赘余”(一)
  1.报刊杂志
  报刊:报纸和杂志的合称
  2.目的是为了
  “目的”“是为了”同一意思
  3.十分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十分干净
  4.很好的表率
  表率:好的榜样
  5.我的愚见
  愚:用作自称的谦辞
  6.各种多样
  多样:多种样式
  7.涉及到
  涉及:牵涉到,关联到
  8.人际间,国际间
  际:彼此之间
  9.共同协商
  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10.免费赠送
  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肯定是“免费”的
  11.多年夙愿
  “夙”,旧有的,素有的,本身含有“多年”的意思
  12.连续蝉联
  蝉联:连续获得
  13.用过的垃圾
  垃圾:脏土或废弃物
  14.大约500人左右
  “大约”和“左右”两个都是约数
  15.我的拙见
  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等
  16.过于多虑的想法
  多虑:过多的担心。与“过于”“想法”重复
  17.凯旋归来/胜利凯旋
  凯旋:胜利归来
  18.互相厮打
  厮打:互相扭打
  19.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
  育:教育
  20.亲眼目睹
  目睹:亲眼看到
  21.十分罕见
  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22.热切渴望
  渴望:迫切地希望,前面不能再缀以“热切”
  23.仔细端详
  端详:仔细地看
  24.可以堪称
  堪称:可以称
  25.提出质疑
  质疑:提出疑问
  26.第一部处女作
  处女作:作者的第一部作品
  27.胜利的捷报
  捷报:胜利的消息
  28.人为的蓄意破坏
  蓄意:存心的,人为的
  29.心脏病突然猝发
  猝发:突然发作
  30.十分雪白
  雪白:像雪一样洁白,用比喻表达“非常白”的意思
  31.无故旷课
  旷课:不请假缺课,本身含有“无故”
  32.一致公认
  公认:大家一致认为
  33.过高的奢望
  奢望:过高的期望
  34.非法取得暴利
  暴利:非法取得的利益
  35.您的令郎、令爱
  令:您的,对人的敬称
  36.破天荒第一次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37.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
  截止日期:最后一天
  38.邂逅相遇
  邂逅: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39.不正的歪风
  歪风: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
  40.过分溺爱
  溺爱:过分宠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