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衔接 · 新高一语文衔接课知识点课时精讲精炼(三)

作者:不详  时间:2023/9/20 15:45: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7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知识精讲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一、点号
  (一)句号
  句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句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句号的使用主要取决于语段前后是否有较大停顿、是否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例]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②(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例]①请您稍等一下。②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3.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例]①行进中的学生方队  ②经过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是某区街道一景
  (二)问号
  问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问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问号的使用主要取决于语段前后是否有较大停顿、是否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例]①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②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③(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①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②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
  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①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②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5.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而并不取决于句子中是否包含有疑问词。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
  [例]①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握之中。
  ②我也不知道他究竟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三)叹号
  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叹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叹号的使用主要取决于语段前后是否有较大停顿、是否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例]①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②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
  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例]①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②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例]①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②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例]①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②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四)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形式是“,”。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例]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2.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1)较长的主语之后。
  [例]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2)句首的状语之后。
  [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3)较长的宾语之前。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
  [例]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4)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例]①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②(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5)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例]①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②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6)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例]①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②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3.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1)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例]①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②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2)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例]①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②大娘,您到哪儿去啊?③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3)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例]《玄秘塔碑》所以成为书法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其三,字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
  4.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水平的下降。
  (五)顿号
  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的形式是“、”。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例]①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②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例]①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②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例]①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②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①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②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③《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④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6.表示含有顺序关系的并列各项间的停顿,用顿号,不用逗号。下例解释“对于”一词用法,“人”“事物”“行为”之间有顺序关系(即人和人、人和事物、人和行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行为、行为和行为等六种对待关系),各项之间应用顿号。
  [例]①〔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误)
  ②〔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正)
  7.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的简写形式时,用短横线连接号,不用顿号。
  [例]①2010、03、02(误)  ②2010-03-02(正)
  (六)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的形式是“;”。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例]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例]①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②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4.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例]①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误)
  ②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正)
  (七)冒号
  冒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冒号的形式是“:”。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例]①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②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2.表示总结上文。
  [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例](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例]①广平先生:……  ②同志们、朋友们:……
  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如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6.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
  [例]①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提示性话语)②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非提示性话语)
  7.无论提示范围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冒号都应与提示性话语的提示范围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应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
  [例]①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误)
  ②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
  8.冒号应用在有停顿处,无停顿处不应用冒号。
  [例]①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有停顿)②这事你得拿主意,光说“不知道”怎么行?(无停顿)
  获取更多高中语文知识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馆
  二、标号
  (一)引号
  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的形式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例]①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②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例]①“5·12”汶川大地震②“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7.“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号之外。
  [例]①“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②“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
  (二)括号
  括号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括号的主要形式是圆括号“(    )”,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等。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例]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烈鼓掌)
  (2)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例]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你好!”。
  (3)标示序次语。
  [例]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
  (4)标示引语的出处。
  [例]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5)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例]“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例]①[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②〔唐〕杜甫著
  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例]【新华社南京消息】
  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例]国发〔2011〕3号文件
  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例]①〔奇观〕奇伟的景象。②【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居美国。
  6.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例]〔茸(róng)毛〕很细很细的毛。
  7.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
  [例]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
  (三)破折号
  破折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破折号的形式是“——”。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
  [例]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2.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
  [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
  [例]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4.标示话题的转换。
  [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5.标示声音的延长。
  [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例]①“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②“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7.标示引出对话。
  [例]——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用于副标题之前。
  [例]飞向太平洋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省略号
  省略号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省略号的形式是“……”。
  1.标示引文的省略。
  [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①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②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3.标示语意未尽。
  [例]①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②你这样干,未免太……!
  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例]“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例]只要……就……
  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例]①从隔壁房间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8.不能用多于两个省略号(多于12点)连在一起表示省略。省略号须与多点连续的连珠号相区别(后者主要是用于表示目录中标题和页码对应和连接的专门符号)。
  9.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在需要读出来的地方用“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用省略号。
  [例]①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误)
  ②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正)
  (五)间隔号
  间隔号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间隔号的形式是“·”。
  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
  [例]①克里丝蒂娜·罗塞蒂  ②阿依古丽·买买提
  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例]《淮南子·本经训》
  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例]《沁园春·雪》
  4.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例]《天·地·人》
  5.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角字符)。
  [例]①“九一八”事变  ②“一二·九”运动  ③“3·15”消费者权益日
  6.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
  [例]①《水星·火星和金星》(误)②《水星·火星·金星》(正)
  (六)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书名号的形式有双书名号“《 》”和单书名号“< >”两种。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①《红楼梦》(书名)  ②《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③《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  ④《每周关注》(刊物名)  ⑤《人民日报》(报纸名)  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例]①《渔光曲》(电影名)  ②《追梦录》(电视剧名)  ③《勿忘我》(歌曲名)  ④《沁园春·雪》(诗词名)  ⑤《东方欲晓》(雕塑名)  ⑥《光与影》(电视节目名)  ⑦《社会广角镜》(栏目名)  ⑧《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⑨《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
  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例]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
  [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5.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6.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
  7.有的名称应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用书名号。如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名号。再如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组织形式时,不用书名号;特定情况下将某项展览作为一种创作的作品时,可用书名号。
  [例]①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受到观众的称赞和好评。②本台将重播《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③“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隆重开幕。④《大地飞歌艺术展》是一部大型现代艺术作品。
  8.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
  [例]《我们》杂志 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
  9.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应放在书名号之外。
  [例]①《琵琶行(并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③《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④《百科知识》(彩图本)⑤《人民日报》(海外版)
  10.书名、篇名末尾如有叹号或问号,应放在书名号之内。
  [例]①《日记何罪!》②《如何做到同工又同酬?》
  获取更多高中语文知识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馆
  小题专练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中国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精美绝伦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A.“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B.“民主”的美国不顾民众意愿,宣布停止使用Tiktok。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能只是嘴上的感叹。
  D.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卖糖……”
  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例句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A.“……我们不认识通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山东大葱、辽宁白菜、陕西苹果、内蒙古土豆……“搬家式”支援,武汉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C.“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D.连续战斗数十天,每天都忙到深夜的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3.下列各项中的冒号,和例句中冒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我自己也很普通,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对人生有一些想法,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A.“朋友们:人都到齐了,我们出发了。”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淘气的孩子们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D.他弯下腰,直着眼睛看着那两个人,压低嗓音说:“你们来干什么?”
  4.下列各项中的问号,和例句中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我们的童年和蜥蜴一样,都是放养的;而今天孩子的童年与宠物蜥蜴一样,都是圈养的。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C.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D.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人们认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干部就是好干部。
  5.下列各句中,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B.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C.《读<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探讨、鉴赏的文学评论。
  D.本文节选自201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国际锐评《背靠祖国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6.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7.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8.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例句画线部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的逗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
  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他不安分的人生。
  B.他这才意识到,生活已远不是他在学校里想象的那样。
  C.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D.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获取更多高中语文知识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馆
  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中国风”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A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B项,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C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D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2.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C项,表示话被中断或未说完。D项,表示语意难尽或静默。
  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冒号的作用是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A项,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B项,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C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D项,用在“说”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4.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的问号表示选择疑问。A项,表示反问。B项,表示一般疑问。C项,表示选择疑问。D项,表示设问。
  5.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雅思(IELTS)考试》《博思(BULATS)考试》”错误,应该使用引号,改为“雅思(IELTS)考试”“博思(BULATS)考试”,因为是考试名称,考试名称不可用书名号,应用引号。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
  6.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7.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那么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的逗号是抒情的需要,要延长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A项,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B项,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C项,是抒情的需要,要延长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D项,是状语提前而需要停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