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动情感的琴弦,打开心灵的窗户--一堂“情感体验”活动课实录
作者:佚名| 时间:2005/7/29 10:24: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8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情感素养的提高是新课改的一个目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从不同方位、多种渠道去体验情感,感受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可以促进他们情感的成熟。不断地进行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阅读时,理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写作时,更容易写出有情有色、有血有肉的文章。事实证明,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文章,是无法感动他人的。
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专门安排了“情感体验”这一专题,其目的就在于此。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让他们在课堂上来诉说他们各自的情感体验,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了一堂“情感体验”活动课,其效果出人意料,非常的好!以下的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让上一节情感体验课。上课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请大家如实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在座的同学是否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要说出具体的时间,记不得的如实说,我只想知道一个事实。”
生:……
师总结:看来,有些同学知道,有些同学不知道。一般来说,与父母感情比较深的,往往相对得比较融洽,自然父母的生日也能够记住了。
师:《我的母亲》作者老舍就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的倒数第2段,大家齐声朗读一遍。
生:“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像得到,没有不幸,或家中念我流亡孤苦,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九月,我在八有半写去祝寿的信,……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学生齐声朗读)
师:“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还用上了感叹号,母亲去世一年了自己还不知道,说明作者自己是多么的愧疚啊!
师:为何母亲去世一年了作者还不知道呢?
生甲:主要是当时信息传递不方便。
生乙:母亲对儿子有怨恨之情,不想告知自己的儿子。
生丙:自己老家只有母亲一人,没人告知作者。
……
师(讨论明确):可见,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是母亲对儿子的抱怨、责怪,而是理解,是母亲在临走前都不想给自己孩子带来烦扰,体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看似乎平淡的语言支饱含深情!
师:前几天,我让大家围绕“活动指引”中的“人间有情”准备一下材料,上台来给大家讲一讲一体会最深的真实故事,或是向大家讲述最打动你的电视、电视剧。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这些天你们的准备成果。
学生一(李文婷):2004年9月28日,雅典和平友谊体育馆内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战,中国与俄罗斯女排决赛。比赛是俄罗斯2:0领先中国他。2:0,这无疑把中国队逼到了绝境。观众席上的俄罗斯人似乎已经开始庆祝胜利了,“魔鬼教练”加里玻里的表情也比往常轻松了许多。我的心仿佛被悬在半空中,随着排球重重的落地声而跳远。
这时,我却发现,主教练陈忠和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尽管是有点不太自然;场上的女排队员也始终保持着美丽的微笑。是教练的镇定让我们的队员跨越了心理障碍,25:23,26:24,中国姑娘硬是连扳两局。
中国队的士气上来了,俄罗斯队越来越紧张,失误连连,加里玻里着急了,俄罗斯观众也着急了……随着张越红的一记重扣,比分定格在15:12!中国队在20年后重登世界巅峰。
这一刻,全中国沸腾了,我当时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随着陈忠和教练的奋身一跃,我几乎同步跳了起来,和教练以及女排姑娘们尽情跳啊,叫啊。激动得我拼命地捶椅跺脚,实在太高兴了,这是一场多么艰难的比赛啊!女排姑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毅,顽强与进取,让所有的观众都为之动容!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大喊过瘾!让强大的对手也肃然起敬!
中国女排获胜的那一刻,就是我最感动的一刻!她们用自己的坚强诠释了一种荡气回肠的美丽!她们用坚毅的微笑,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老师点评;这位女同学的胆量大,声音洪亮,语言清晰,讲得很好。她讲的是她在收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获胜时那一刻的激动心情,这一瞬间是她认为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当时我自己也在收看女排的决定,我还记得,那时向个电视台已停止转播,看来都对中国队获胜失去了信心,等到跳水比赛结束时突然说女排获得冠军,我实在难以想像……女排姑娘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应该学习她们的顽强拼搏的精神。该同学不足的地方是对整个过程描述的得太详细,而对最感动的那一刻的心理描写说得略少,接下来的同学请注意。
学生二(邝云即):今天我想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让我感动的事,这是我很珍惜的一段友情。
我曾经有过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可惜这段友情却不能长久。如果真的有上帝,那么这一定是上帝在开玩笑。我的朋友是位白血病患者,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的相处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不能与她有身体碰撞。大家都知道,白血病是不能受伤的,因为一点小伤都可能导致生命的危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却对我很好,我的成绩陷入低谷时,她一直很乐观地开导我,并经济跑我闲聊,谈她对人生的看法,谈她的梦想,谈我们的兴趣……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她要做手术了,由于她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学校就发动了捐款。我回到家后就对我妈说:“妈,我要捐100元钱给她!”(声音哽咽)那时我奶奶也刚好住院,也要很大的一笔钱,我妈说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叫我少捐点。我听到这,心里一急,眼泪就唏里哗啦地往下掉。其实也不是我任性,我也理解爸妈,毕竟现在挣钱也不容易,而且奶奶住院一天都要上千元钱。我只觉得,她帮了我这么多,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却连100元钱都拿不出来,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她。后来妈妈了解了我的想法后,终于同意了,我当时真的很高兴很高兴!眼泪夺眶而出。
(声音低沉)然而,上帝还是没有给她足够的好运气。由于骨髓移植不是很成功,她开始出现了排斥现象,每天的住院生活都很痛苦,2月17日,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天。就是这一天,她还是离开了我们,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与世界告别了,连一张我们大家的合影照都没有留下。(语带凝噎,并流泪)
(停顿了一会儿)从此以后,我学会了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懂得了珍惜友情。其实,不需要太多太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一个微笑,一句平凡的问候,都能让我感到幸福。
学生们(全部寂静,有的趴在桌面上,有的面带泪水)
老师点评: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位同学的讲述饱含深情,使我们沉浸在这感人的故事当中,如果将这个故事写出来,只要是真情实感,相信也也很感动读者的。
学生三(潘晶晶):刚才那同学讲述的故事中的患白血病的同学,是我的一位很好很好的朋友,她今年才14岁。我和她之间的友谊很短暂却又真诚。就如烟花瞬间绽放的美丽,让我感动,让我难以忘怀。
我永远无法忘怀今年年初,也就是在她做完骨髓移植手术后的情景:强烈的排斥反应让她痛不欲生。很多次她都近乎绝望地对我说:“我撑不下去了……”(声音凝噎、缓慢地叙述)我那时真不不知对她说什么才好,我真的不知道。当她用摘泣而细微的声音给我打电话,说“潘晶晶,你们下广州来看看我好不好?我真的受不了,我想去死……”这低沉而难过的话语,是请求,还是因为对我们心存点滴希望而苦苦的哀求?我无法知道。我想在座的各位也不会了解其中的苍凉,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和感受那种痛,痛得有多深,痛得有多重。
可是我最后还是没有亲身来到她病床前,告诉她一定要撑下去,必须撑下去,不能放弃!在我知道她永远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时,我快要恨死我自己了!为什么当初自己不懂得“义无反顾”呢?我错过的是一位老自己当成这辈子最好朋友的知已,我失去的是一段真挚而深厚的友情!而现在,只有淡淡的回忆,让我独自在悲伤的夜里彻夜难眠!(流泪)
(过了一段时间)我还记得刚上初三时,她因为治病的缘故留级,正好插到我们班。当时我对她那身异样的打扮感到诧异。为什么她总戴着顶淡黄色的帽子来去匆匆呢?她跟我们实在太不一样了,后来才知道,她是得了白血病,化疗了!她一直在用她的坚强和病魔作斗争!
2月17日,就是那天,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她,她真的是一位很坚强很坚强的女孩。
我一直是个任性的女孩,老爱耍小孩子脾气,不懂得什么叫珍惜。经历了这件事,让我懂得要好好地把握眼前的一切,这是很重要的。
师(插入):请问你的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能够告诉大家吗?请写在黑板上。
生:她叫李华!(说完,就在黑板上写上“李华”两字)
老师点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邝云妤和潘晶晶两位同学,我们了解到了其中的一些细节,我们知道患白血病的女孩叫李华。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朋友有难,应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学生四(殷丹):我并不认识前面两位同学所提的李华同学,但我有一位朋友认识她,并且她把李华当作了好朋友。在她病重的时候,我的朋友曾去广州看望过她。我朋友去之前,还曾打电话给我,那时我对她说:“现在,是复习的紧张阶段,你这一去,可能会影响你的复习,你考虑过吗?”我朋友说:“如果现在我没去见李华,以后我一辈子都会后悔的,我不想让自己后悔。”从广州回来,她没立即给我打电话。几天后,电话里传来我那朋友的声音“李华走了”我静静地听着她谈李华,直到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想安慰她,可她却说:“我不会再哭,因为李华走的那天,我和那些一起去看望她的同学都哭了,看到李华那坚强的样子,我觉得我应该更加坚强起来;再说,我曾答应过李华,我要考高中,为自己,也为了她,今年我会好好学习的!”最后,我朋友还说,“你也要好好的,我已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不想再失去另一个朋友,因为朋友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听完电话后,我很久没说一句话。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有时候就像一大群人手牵手地走路,走着走着不见了一个,走着走着又不见了一年。最后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在左顾右盼,但仍然在走着!”这句话正好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
老师点评:前面几位同学谈的都是友情,讲的又是同一个人。朋友对我们都很重要。两个月前,我校有位年轻的老师在横过马路的时候,被大卡车撞了,昏迷了十多天,最后遗憾地走了。
我和这位老师很熟悉,记得他出事后,我一直也恍恍惚惚地度过了几天,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几次看到他那情境至今让我难忘。记得在广州第二人民医院看到他时,我们在他的病床前大声呼唤他,他已昏迷了十几天了!(声音痛苦、低沉地)他的眼睫一动一动的,然后咽喉拼命地在咔痰,仿佛有意识的。我们看到他那欲言又难的苦状,实在难受,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
(等了好一会儿)以上的例子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好好地活着,要珍惜生命,要学会坚强!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的感动!(声音洪亮,低沉,语速缓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