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摆脱烦恼的良药

作者:莲塘一中 杨刚华|  时间:2005/8/10 14:19:1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41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民谚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然而,要时常保持笑口常开,谈何容易?生活中的不平、坎坷、误解、私怨、纠纷……一波又一波接踵而来,莫不令人心烦意乱。每逢此时,你将如何呢?
   据说有一位哲人在回答弟子“如何摆脱烦恼”的问题时,精彩地回答:“宽容”。想想,事实正是如此,生活中有不少的烦恼之事,正是缺少“宽容”而造成的,或者是不能宽容他人而酿成悲剧的。
  不过,对许多人来说,要做到“宽容”却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当遇到突然事件或有伤面子的事时,便会怒气冲冲,大发雷霆,难以自制,结果往往使小事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灾祸。也有人喜欢钻牛角、认死理,对自己偶犯的过错不能“宽容”,自责、自怨、自艾,甚至为此而寻短见。可见,要“宽容”得有一个冷静的头脑,一颗宽宏大量之心,一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概,以及一股敢于认错和纠正错误的勇气。试想,我们的每日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老是陷入其中,并为其左右,整日烦恼不堪的话,怎能拥有好心境、好生活呢?
  记得美国有一本书叫《宽容》,其中的核心思想是说:“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宽容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流传颇广的典故“负荆请罪”就是指大将军廉颇无端忌妒丞相蔺相如,处处与其作对,而蔺相如则有一颗宽容大度之心,不为廉颇的刁难所恼,处处以大局为重,最终教育了廉颇,从而达成了“将相和”。孔子一生提倡忠恕之道,其核心即为待人宜宽,认为这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根本要诀。有些所谓“聪明人”好用心机,结果往往是自寻烦恼。而“庸人”则因心胸宽大而舒畅,平日少有忧愁烦苦,更不会去自寻烦恼,焉知不是福事一件?
  当然,宽容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大度与力量。人活在世界上,更多的是和周围的人相处,例如朋友、同事、亲人等等。天地之大,能够经常相处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份,何必斤斤计较于一些小事而伤人又伤己呢?宽容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空间,是消除人际之间紧张关系的缓冲剂,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微笑与平静。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oo鸥鸥 于03-11 17:14发表评论: 第1楼
  •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