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理美”成佳句——高考仿写题解题技巧

作者:江苏省通州市石港中学 王宏志|  时间:2005/8/21 20:17: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70

  

  仿写,就是给出一个例子,要考生根据要求,仿照例子创作一句或一段文字。这类考题题型灵活、设计精巧、考点繁多、综合性强、考生发挥空间极大、区分度好,所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本文想从“形神理美”四个方面谈谈做好仿写题的方法技巧。
  一、形似
  试题往往给出一个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性成了首先要达到的要求。有的题目明确要求与例句形成对偶,那就必须字数一致,相应位置词性相同,整句结构、句中短语结构都要一致才行。有的题目,虽未明确要对偶,但我们在仿写时,应尽量做到结构一致、句式工整、字数相近,有时关键词语还可以保留。总之,要与原例句“差不多”形成对偶。
  例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联对出下联。(2004年高考题)
  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③扫千年旧习                   ④祖国江山好               
  【简析】要写成工整的对偶句,平仄不限。
  【参考答案】①正气满乾坤②勤劳可兴家③树一代新风④家乡气象新。
  例2:依据给出的句子,再仿写两个句子,句式要大体相同。
  记忆没有重量,它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                               
  记忆                               
  【解析】例句为三个分句。“没有”、“它既可以”、“又可以”这些关键词可以保留;三句结构依次是动宾、动补、兼语句;要求句式“大体相同”,仿写时字数可以增减两三个。
  【参考答案】记忆没有体积,它既可以挤得人无处容身,又可以容纳人在温馨的家园徜徉。
  记忆没有棱角,它既可以刺得人体无完肤,又可以激励人在难测的旅途前行。
  二、神似
  仿写,不是僵化的模仿,更不是小学时的造句练习,除了“形似”之外,更要注意内在的一致性。这是做好仿写题的关键。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填满答案,但得分寥寥,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个环节。所谓的“神似”,应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1、修辞手法一致。有时题干明确要求使用哪几种修辞,有时需要从原句分析得出。近年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修辞有八种,常考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仿句要与原句修辞相同,不能有所遗漏。
  2、内在逻辑一致。要深刻理解例句的内容,分析句子的“隐含信息”,要把握好例句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关联词语作提醒,有时标点符号作暗示,如分号常表示并列关系,冒号表示总领下文或总括上文。
  3、感情风格一致。要注意原句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语言风格有典雅与通俗、华丽与质朴、含蓄隽永与清新明快等区别。还要注意语体色彩的特点。仿句要尽可能与原句越像越好,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和谐、不连贯。
  例3: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002年高考题)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简析】仿写对象中连用四个比喻句,首句与后三句构成总分关系(冒号提示),后三句又构成并列关系的排比。每个比喻都要贴切得体,还要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富含诗意。
  【参考答案】①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都是跳动的音符。②事业是人生的一座大厦:追求是支柱,奋斗是砖瓦,热情、汗水是人生成功的脚手架。
  三、合理
  仿写也如“戴着镣铐跳舞”,考生既要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又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思考。要充分展开合理的想像与联想,调动自己的人文积累和生活积累。同时,所写内容要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之常情。要遒循生活的逻辑。不能写出逆情悖理、令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流露出思想的幼稚和认识的错误。
  例4:仿照示例,改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而不失原意。(2003年高考题)
  示例:(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⑴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⑵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误例】⑴要骂人请到政教处,要打架请到保卫科
  ⑵书中自有黄金屋,岂可打闹;书中自有颜如玉,何忍喧哗?
  【简析】⑴句很不友善,更不合常理。政教处是骂人打架的场所吗?⑵句封建思想浓重,价值取向失当,格调不高。
  【参考答案】
  ⑴练习嗓音,请到音乐教室;锻炼身体,请到操场。
  ⑵除了知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文明,什么也别留下。
  四、优美
  语言要反复推敲,不能出现语法错误,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有时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照应,和谐一致。讲究一定的藻饰,尽量做到用语生动、文笔优美、含蓄隽永、启人心智。
  当然,以上四点,并非每道仿写题都要如此繁琐复杂。考生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灵活变通运用,既不能信马由缰、无章可循,也不能作茧自缚、放不开手脚。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wei 于10-18 18:44发表评论: 第1楼
  • 不愧是08届我们的语文老师,加油。您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