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默写指导
当今,有些学生步入了这样一个误区:他们整天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练习。淹没于题海之中,收获甚微。实际上,这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学习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切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诵读、默写复习法,即通过诵读、背诵、默写三个程序,来训练思维能力,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诵读为智慧活动产生“顿悟”创造了情境,这在理论上也是有根据的。在本世纪上半叶,西方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有直觉性,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和智慧活动能够直接地、突然地领悟对象的特征,以及本质和内在的意蕴。复习中进行诵读、背诵正是给这种“顿悟”创造了条件,由眼看——读出——耳听——思维的“线路”贯穿始终以求最新的发现。如读贺敬之的《回延安》中的一节: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英雄几辈人……”
如果边读边想,想到第一句中年龄逐渐减少,并且中间间隔着省略号,就能够体会到:革命者代代相传,走在大道上。从而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诵读课文能够记住音、形、义,体会每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汉语的语言美,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格式塔理论,可以利用直观形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看着《泰山旅游图》读《雨中登泰山》;读《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边读边画图,均有益于更好地理解识记。
那么,复习中应怎样诵读课文才能提高效益呢?
首先,得做几项准备工作。选择良好的环境:安静的处所,足够的光线,良好的学习伙伴,这样都有益于你提高朗读的质量。诵读前,必须先复习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的体裁,扫除文字障碍,弄清字词的音和义。依据每一课的学习重点,课后的思考题、练习题设计若干诵读理解重点。如《分马》课后思考题有:“从人物的语言来看,郭全海和老孙头各是什么样的人?”
带着问题诵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指向性,读的时候就不会漫不目的。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人的心理对环境提供的完形作用,就是学习。”一个人的脑子里有一个问题时,他就会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欲望。复习《分马》时,设计一个问题:既然分的是马,在课文里哪一匹马对表现人物起了关键作用?边诵读边思考,进行分析:郭全海牵着的怀着崽子的青骒马作用最大。老孙头摔到地上的时候,郭全海骑上青骒马去追,不顾母马的危险;青骒马肚子里的小崽子被送给了老王家。这样,通过诵读,我们对郭全海这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便有了更深的认识。
带着问题去诵读固然很好,但是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每读一篇文章,所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如诵读第一遍时重点在生词,第二遍重点在中心或分析人物,依次类推。
为了达到综合复习的目的,可以把一个单元的课文一起读,找出整个单元的共同点和区别。可以把不同文体、不同体裁的文章放到一起读,这样做可以强烈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从语言特点这个方面来说,散文语言浪漫优美,说明文则要求准确,小说则生动、形象。
为了解决问题能行之有效,在诵读时可采用递减法。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他学习外语就采用这种办法,自我要求每篇课文读二十遍。具体安排是——第一天第一课十一遍;第二天第二课十遍、第一课五遍……这样第二天就复习了第一天的内容,第三天就复习了第一、二天的内容……他外语水平出色,翻译了不少外国作品,与采用此法关系密切。
我们应注意在诵读复习时,思维活动应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边读边记边回忆,记住字词的形、音、义;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意思,把握句群的中心意思。瞻前顾后,找出文章中与问题有关的部分。
在复习中,诵读是听觉形象,亦即利用声音表现方式来达到目的。诵读时有几个要求,吐字清晰,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都要读准备,节奏要分明,不能含含糊糊人名地名不能读破,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应该停下来。把句子读破了就会出现歧义。例如:
望晚日/照城郭。(望着傍晚的太阳,正照在城上。)
望晚/日照城郭。(临近黄昏,太阳正照在城上。)
文章里各种句式,读出来的语调都不一样。陈述句的语调多平稳,疑问句的语调多上升,祈使句的语调多下降等。同一句话有时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最后,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都为文章的情感所役使。我们在复习时,有些同学不注意这些问题,结果复习巩固了过去的错误,真是得不尝失。
诵读是手段,背诵是诵读的目的之一,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名篇名段、名段名句,背诵是复习中的基本要求。
很多同学都觉得背诵比较困难,这与没有找寻到背诵的规律不无关系。背诵前对要求背诵的段落首先要进行理解,分析一下要求背诵的段落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
复习中,一大堆内容要背,这里就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对付那些较长的段落,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逐个击破,最后来个化零为整,这样整个部分就背诵下来了。
背诵要及时检查效果。在认真记下一段以后,有的认为自己记住了,就放下不管了,其实并不一定。最好把书合起来,在脑子中再放一次电影。今天背好了,明天后天还背诵一下。心理学表明这是规律,是应该为所有人遵循的记忆规律。要防止盲目认为自己已记住了的东西又遗忘掉。
当然,背诵是诵读的准目的,默写才是根本任务。诵 读、背诵的最高境界之一是默写,以默写来促进和加深诵读背诵,这就是诵读默写复习法的核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