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答问心理的思考

作者:如东县光荣初中 陈剑|  时间:2005/8/31 20:25: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47
  在我们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常会出现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久久没有一个学生举手答问的尴尬场面。而且我也常听到我的同行抱怨,现在语文课上学生愿意主动答问的是越来越少了。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不久前对一个初三班级作了一次题为“语文课堂答问心理”的问卷调查。全班56名同学,共收到384条反馈意见。经过综合归纳,并结合我的观察,现对课堂提问“冷场”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确是难题,不会答。问题设置了较大难度,有可能是无一人回答出来。
  二.害怕失败,不敢答。答错题目,自己没面子,同学耻笑,更有甚者会遭到老师的大声呵斥或当众挖苦。持此种心理的同学占50%以上。
  三.疏于思考,不能答。部分同学勤于思考的习惯还未养成,而语文答题主观性强,常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觉得最难回答的是语文课的提问。
  四.思维滞后,不及答。有些同学反应较慢,特别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猛一听到提问,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而这一问题早有人“捷足先登”了。
  五.从众心理,不愿答。大家怕举手,我也懒得答。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如是说。
  六.没有把握,不想答。持此种心理的多是那些极爱面子的“尖子生”和一些女生。
  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属黏液型气质,生性胆怯,持羞怯心理,未先说话脸先红,向来不敢回答问题。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教育者而言,它与目前我们部分同志施教手段单一和教学思想的误区不无关系。有的同志对于语文课提问教学的心理了解不多,或者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为提问而提问。这样必然会导致提问不得法,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答问兴趣索然,欲望渐渐淡失,从而形成课堂答问场面的冷寂。那么,课堂提问教学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课堂提问教学呢?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巧设问题,就能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变无疑为有疑,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思考浪花。在学生积极思考期望教师给予答疑之时,抓住良机进行点拨,就能收到茅塞顿开心领神会之效果。这是运用教学提问的心理基础。
  明确于斯,我们在课堂提问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提问方案,把握好提问的“度”,不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这当然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透彻钻研和对学生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绝不可以凭老经验和想当然了事。漫无目的、信口开河式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大忌。
  第二,提问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激励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向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愉快地小步快进。如教学《藤野先生》,学生读完课文,你就提出分段要求,就很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冷场。假如你从记叙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上提问,学生则会较顺利地实现分段。事实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有时候,不妨采用迂回战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第三,要努力提高提问的艺术性。提问是一门神奇而又巧妙的教学艺术,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严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生动趣味性。作为语文老师,学识固然要紧,语言的素质要求更高,多一点语言的机智感和幽默感则显得十分重要。提问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出一种共同探索共同创造的和谐氛围。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第四,提问要激起创新的思想火花。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信息渠道宽,不少人聪灵早慧。有的富于挑战,勇于表现,在思考中常有惊人的思想火花迸现。教者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精心呵护,努力挖掘哪怕是一丁点儿创新的思想意识,竭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标新立异,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五,要体现提问教学中的民主,实现师生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主体,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我们是可以而且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者可以设置一种情境,或提供一段材料,启发学生研读后主动发问。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不同意见的争论,这是好事,不是坏事,教者要大度,要巧于引导,绝不能压制。真的做到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答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六.积极创造条件,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单一模式的弊病。目前,不少学校还存在着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单一的落后状况。这种状况必然也会直接影响到提问教学,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以计算机为龙头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开始走进课堂。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由于计算机具有交互性,直观、形象,融图象、声音、文本于一体,不仅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人机对话,而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而课堂答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极大地得到发挥,这显然优越于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提问学生被动回答问题的方式。
  最后,我们还要努力做到提问面向全体,满足所有受教对象学习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分层教学要求,提高教育教学的品位,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我认为,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教学的效益,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