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正日益增加。如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富裕家庭子女的消费欲,单亲家庭子女的失落感、自卑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压力。成绩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等等,造成了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使未成熟的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困扰。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而忽视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有品德评语,学习档案,家庭档案而无心理档案。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我们都习惯把他们当成是思想有问题的后进生。这种观念一直左右我们,直接影响着我们教育的成效。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得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和生活意识开始。在上述四方面意识中,自我意识是核心,它包括悦纳自我,认识自我和控制自我几个方面。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其它方面很难得到健康的发展。
班中的后进生们几乎都有共同点:纪律松懈,扰乱课堂,破坏公物,欺负同学。他们是教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双差生”。其实,探究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现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也渴望与同学们沟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但由于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他们采取的是比较极端的方式,以期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针对此现状,我主要是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达到转化的目的。如有的学生自暴自弃,但敢于承认错误;有的有打架现象,但热心助人,关心班集体;有的爱出风头,但有特长。这时,如果教师能带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们,从他们前后的变化入手,是可以转化他们,改变他们的心理的。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前提必须是更新观念,认识到学生之间只是有差异,而无差生。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正成为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生时代群体意识的形成,将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侯公渡中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学生自己可以组织,设计表演小品,可以讲故事,知识竞赛,歌舞弹唱的,在表现自我中,又锻炼交往、协调和胆量。在“集体主义教育”的主题班会中,我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四人小组形式的设置,“兵”教“兵”的方式,挖掘了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在学生入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家访和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出中学三年的发展规划,要注意因材施教,长期跟踪。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周记等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不同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我通过周记的形式,就达到了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学生在周记中大胆地吐露了自己所面临的困扰,学习的压力,成绩的下降,“早恋”的萌芽,同学间的矛盾等等。我都一一给予解答,并及时谈心、家访,解决学生的困扰,舒解其压力。如我班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自己一直有骄傲情绪,想做教师、父母心中的乖乖儿,又想一尝“坏学生”的滋味,凡此种种,造成自己学习成绩下降。针对他的心理问题,我在周记中详细地分析了他的性格:敏感、喜怒无常,做事思前想后又顾虑重重,结合他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扰,以自身的感受引导他。我还与他父母取得联系,指出他的性格特点,并希望父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鼓励,关注孩子的成长,现在这位学生心里想通了,学习也有进步了。
如果一位教师跟你说:那个爱打人的男孩并非坏孩子,那个不问自取,擅自拿人东西的女孩不是“小偷”,那个老不交作业的学生不是不爱学习……你听了,会怎么想,这种看似违反一般规律的评语,其实是让人感到欣喜的。因为法国教育家卢梭早在18世纪就提出:要尊重儿童,不要过早地对他们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因此,面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由此任重而道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