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三语文复习真经

作者:宋群|  时间:2005/9/16 17:20: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81

虽然还在炎炎烈日之中,但已经有不少学校高三年级的师生站在2006学年的起始线上了。遥望来年6月的高考冲刺,我们当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做好整个学年的复习安排。根据两年来江苏语文高考命题走向,结合这些年高三教学的实际体会,笔者想送给处于备考迎战中的高三学生们六个字,以作参考。
    博观:进行必要的课内外阅读
    从读写结合的关系来说,阅读无疑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只有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敏感、缜密的语言逻辑和深邃的洞察创见。因此,即便在紧张的高三阶段,我们仍建议同学们进行必要的课内外阅读。
    其中,“博”字可以理解为阅读材料题材内容的广泛。从天文、地理、生物、化学,到文学、历史、经济、社会,人类的一切既有和最新的文明成果,都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每个同学还可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爱好,对上述领域形成一些深入探究的阅读项目。
   “博”字还可以理解为阅读材料语体、文体的广泛。除了阅读时文之外,还要对古代经典有所了解。每位同学应该对高中六册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读熟读透,对读本中的文言文也应该认真阅读,同时,还应选定一个文言读本(最好附翻译),持之以恒地阅读、揣摩(包括语法、思路、主旨),是必需的,因为我们缺少现成的文言语境,只能通过每天捧读、记诵,来人为地创设一个语境。此外,前几年外省市的高考阅读中还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文章,如访谈类的、综述类文章等待,这就明确地传达了一个信息:高考命题者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希望借助高考指挥棒,引导考生打破阅读的樊篱,广泛接触媒体中常见的各种文体文章。对此,我们也应该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适当注意扩大阅读面,掌握多种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
    “博”字还可以理解为对高考试题及考试说明的适度把握。细读两年来江苏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中变与不变的条目,注意比较江苏卷与外省卷的同与异,熟悉高考考点、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将使自己的高三复习有的放矢。
     精练:勤于思考精于总结
    精练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精心选择练习。既然要应对高考,我们当然需要一定数量与频率的仿真训练,来检查知识点上的漏洞与盲点,体验并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原则,可是我们高三的复习时间又是有限而宝贵的,如果沉溺于题海不能自拔,那必将是浪费时间而徒劳无效的。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任课教师,在有经验的高三把关老师指点下,选择题型适切、题量适当的专题练习来精练。
    精练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要勤于思考,精于总结。每次练习结束后要仔细分析得失,将相同类型的错误梳理出来,探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之方。如系诗歌鉴赏的角度不清楚,就相应地阅读一些诗歌鉴赏的专家文章,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如系语法、修辞知识不熟悉,就请教老师限时补上;凡此种种,都要我们结合自身情况予以归纳总结。
   精练的第三层含义就是要精心准备作文。作文的分值占到60分,可谓考卷中的半壁江山,成功与否,对语文高考来说性命攸关。虽说作文能力是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政治素养、文化人格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但它决非不能预作准备的。它可从素材积累、主题提炼、语言操练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前准备。比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当有意识地按照心灵、人生、社会、自然、文化等分类收集一些最新的资料,并据此提炼一些可展开的主题立意。
  深思:关注热点话题
  博观而约取之的关键在于深思而审问,只有深思才能明辨,才能有正确的选择,进而将所读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内化为自己的人文背景。深思也是提纯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提升自己思想境界的不二法门。作为一个心智日趋成熟的年轻公民,对身边的社会现象、文化命题,乃至国际国内热点焦点,始终保持关注,进而形成一定的看法,那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高考命题者对考生人文底蕴考核时,经常会考查到的内容。
  作为人文性很强的语文学科,缺失了独立的省察与反思将是重大的失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