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话题作文训练的六点注意
一、考纲的变化
2004年考纲写作部分,取消了“常用应用文”前的星号,表示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体)都是可以的。2005年,考纲更进一步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载的文章”,明确增加了“其他常见体载的文章”。可以说高考作文的文体至此彻底放开了。这是值得考生注意的一点。考生要充分利用高考作文规定的“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恰当选用能展示自己才华、个性的文体。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两种文体,把它练熟,直到能随心所欲,灵活运用。也要注意其他文体的练习,至少不能对它们陌生,以备不时之需。但值得考生注意的是,无论写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规范,“四不像”的文体在高考中是得不到高分的。
从2003年起,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标准有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分四等综合评分改为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分别给分,各占25分。2004年,有些省市,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标准又有了微调,由50分减为40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每项仍然分四等。估计2005年这个标准不会有变化。这个变化突出了作文考核对“表达”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审题就不重要。考试作文成败的关键还是在审题上。这是由考试作文的选拔性质决定了的。如果审题出了偏差,就写成了另外的作文,显然不符合命题要求,自然会影响其他项的得分。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仍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
2005年高考作文大纲作文在要求上仍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一条中,“观点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代表了“启发作用”。“启发作用”要求较低,意为表达的观点对阅卷者有一定启发即可,不一定要求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而“启发性”则要求作文的观点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其要求更高一些,这样的用词表意也更准确一些。
二、现实针对性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来说,写现实性较强的文章更有利于培养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可能更注重现实。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增强写作的现实性意识。即考生在选材、立意、构思时,要考虑自己的作文体现了什么时代意识、时代精神,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什么新问题、新矛盾。
注意,一是故事新编、想象虚构等一类作文,也要体现现实意义,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决不能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空对空。二是,要求作文有现实意义,并不是就要考生盲目去追求热点或大事,或者顺着热点或大事去猜题押题。只要反映了时代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就是有现实针对性的。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会回避热点问题,只会委婉、含蓄地映射热点问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考作文的“宿构”,保证高考选拔的公正性。
三、开放性
高考作文自“三自”要求提出以来,就给考生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2005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势必比过去有更大的开放性。第一,从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题目类型会出现多样化,几种作文类型的命题形式都会出现,不一定都是话题作文。考生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形式都要熟悉,而不能只一门心思地去绑在话题作文上,只练这一种作文形式。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把作文的训练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尤其是创新思维)上,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当然,话题作文还是今年备考的重点。第二,从写作内容看,只要是中学生视野范围内的,都在考查范围内,考过的也会再考。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全面准备,而不能去猜题押题。记住,考过的不是不能再考。第三,对“另类作文”将更宽容,对不同文体可能将有不同的字数要求等。但是,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必然会在作文的内容、范围等方面作出合理的、适度的限制,这是考生要注意的。
我们要注意,考试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也不同于出于其他写作目的的作文或文章。考生必须按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写作才能保证你得高分。所以,对于高考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弄清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所谓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说的堂皇点就是“道”,题以载“道”。这种导向性,反映出命题者自身在命题思想和设置意图上的矛盾。拿2001年的话题“诚信”来说,尽管在命题中没有明确要求必须写出“拥护诚信”的内容,但命题者在材料语和提示语中却有鲜明的“偏向”。这种偏向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写作的范围,把话题界定在谈“诚信”的正面影响之内。这是我们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的。绝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图来写作,任意解读话题,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格调低下,不符合主流意识,这样的作文注定会得低分。
四、人文性
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然会对作文的考查起到影响作用。因此,作文考查必然会向人文性倾斜。高考作文中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上。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从提高自己思想、文化修养上下功夫,使自己的作文提高档次。一是要在作文中体现正确的思想认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体现时代精神和风貌。二是要在作文中选用有价值的材料,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色彩,使自己的作文显得“材料丰富”。要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调动,主要指课内材料的“调动”;要注重对新鲜材料的“选用”,主要指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有文化底蕴、有思想意义的材料的选用。三是要在作文语言表达上训练到位,使自己的作文达到“有文采”的要求,以此显示自己的文化功底。
2005年的高考作文,必然回归“人”,“以人为本”,审视人自身。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妨从这个方面去准备一下,搜集一下这方面的素材、作文范文,做一点文章构思的训练。
五、思辨性
2003年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显示了高考作文对考生理性的思辨能力的考查。2004年高考作文,大多数话题仍然延续了这个做法。这个趋势必然会影响到2005年的高考作文的考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从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入手。一是要练习议论文的写作,这是训练思维的最佳文体。况且,有时候,有些话题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二是要培养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能力,要有一定的对事物、社会的敏锐感,在作文中表达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三是要训练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思辨性。
对于这一点,考生多关注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现象深入本质,探讨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多关注史例事实,通过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展示个人见解;多关注辩证的发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概括出具有哲理性的共性认识。考生可以多做些话题辩证分析、情景发展反思等作文强化训练。
六、基础与发展等级
复习时,首先要重视基础等级的训练。基础等级的要求,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应一项一项落实。如果连基础等级分都得不到保证,又如何能在发展等级上得分呢?但是,也不能不顾发展等级。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满分,就必须达到发展等级的要求。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有发展等级的意识,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这里要澄清一点,发展等级不是高深莫测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要求,在发展等级的四类共20多小项中,只要有一点做到了,发展等级就可得分,甚至得满分。所以,对于考生来说,不要被发展等级吓住,这是很重要的。一般说来,对于中等生,可在文体、内容、语言方面突破,争取发展等级的分。如语言,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用一些优美的语句,如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引用一点名人名言等等。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付高考的使用方法。高考评分,只要有几处语言用得好,就可得发展等级语言项的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