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言能力训练四法
作者:湖北省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亚洲 邮编:432600 时间:2005/10/31 21:00: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251
阅读一篇篇作文佳作,那精巧的构思、精湛的语言无不感染着我们。在羡慕别人才气的同时,也愧叹自己的笨脑拙笔,不能以我手写我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你勤于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考试时你也能妙笔生花。
一、仿写训练
仿写就是仿句造句,它往往涉及到修辞、句式、照应等内容,不仅训练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还可训练我们的立意思维。
仿写训练可从以下两点去做:一是仿写平时课文、读物上的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这一段经典语段我们在写景时就可以仿写。一学生在描绘春天的景色时开头写道:蔚蓝的天空不着其余色彩,这是人们梦想中的春天。春天首先从大地中醒来,再次回归到大地中。不必说姹紫嫣红的花朵,不必说柳色青青枝条,也不必说野兔追逐的青草地,单说这天空中漂浮的几朵白云就令人神往。几朵有形状的白云凸出在天空中,像是一个个轻浮的棉花糖。风吹过,散做几缕细长的白线扯在天边。恰到好处地运用此句式,文章一开头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亮点。二是做些专门的仿写训练题,做多了可以活跃我们的想象思维。如下面一题:仿照划线句子造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此题以“心正则笔直”为统起观点,以下(含划线句)则是分证此观点的具体实例。仿写的句子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我们先要想象有哪些人符合条件,后再用语言按刚才的分析把它表述出来即可。答案示例: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近几年考题中的对联题实际上就是一种高级仿写,平时亦不可忽视。
二、修改训练
我们平时相当忽视文章的修改,作文本发到手中后,往往只是看了一眼评语和分数,充其量也只是改几个老师圈点了的错别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的正是文学大家们的一种修改精神。海明威在写作《永别了武器》时,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修改文章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每文必改的信念,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提高语言能力的试验田。二是大处着眼,细处着笔。大处着眼是指文章的立意构思、行文结构、材料运用等要改,甚或重写,不能怕麻烦;细处着笔是指文章字、词、句,小到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需推敲斟酌,直至最佳。三是不断否定,持续修改。文章修改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受思维感情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一次就修改到位,可搁置一段时间,拿出再读再改,在反复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复写训练
英语听力训练中有个复写训练,即听两遍短文,然后试着把短文写出来。作文中的复写训练也是一样,即把课文中刚刚阅读过的语言片断凭着瞬时记忆用自己的话重新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提高能力。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对于经典片断往往用泛读代替了精读,忽视了一些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情思表现的关键所在。我们也把这种“忽视”带到了作文之中,直接导致了我们语言的苍白无力。不妨看个例子:
课文原始材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生复写材料:
扫开雪,露出地面,用一根木棒撑起一个筛子,下面撒些稻谷,棒上再系一条绳子,另一端由人在远处牵着,看鸟雀下来吃稻谷时,将绳子一拉,便盖住了。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明显差一些,这种差异正是由于我们的忽视了而造成的。课外,应多找些片断,加强复习训练,久之,相信语言能力能得到提高。
四、誊抄训练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誊抄也能抄出好文章。此项训练有两点要求:一要仔细,我们作文中出现的字词错误、语句不通等毛病有时就是由于誊抄不仔细造成的。抄完后要对照原文查漏补缺,特别是抄错的地方要引起注意。平时仔细养成了习惯,考试时当然差错就会少一些。二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誊抄是没多大效果的。每天坚持五百字,范本尽量选时文美文。时长日久,除了语言能力提高了外,说不定你还积累了很丰富的素材,并练得一手好字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