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感觉——与徐志摩的心灵对话

作者: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王志波  时间:2005/11/3 11:10: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251
  你是浪荡的才子吗?
    “先生,”徐志摩面红耳赤,颤栗着低声请求梁启超,“请先生不要讲下去了,顾全一点弟子的面子吧!”
  我敢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婚礼场面:作为你婚礼的证婚人,你的先生梁启超变祝福为严厉的斥责:“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迄今无所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尴尬的场面终于过去了,可是你真的如你老师所说是个浪荡的才子吗?
  你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你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你是富商之子,聪明颖悟的你四岁即入私塾念书,深得先生喜爱;11岁进入开智学堂学习,先生张树森极其赞赏你的作文;进入杭州府中学习,你连续五年荣任年级长(按当时杭州府中规定,期终考试第一名者任年级长),你不仅学业出众,而且积极关心国是政局,时事风潮,你在校刊《友声》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对梁启超的主张做了独特的阐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的你遵父命中途辍学回家完婚;赴美留学的你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次年6月,你以卓绝的成绩毕业,获一等荣誉奖;9月,你又进颇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一年后以《论中国妇女的地位》的论文,获硕士学位;迷恋上了英国反传统哲学家思想家罗素的你,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唾手可得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东渡大西洋的你却没有料到罗素已离开剑桥大学,只好费劲周折进入伦敦大学政治学院,拟攻博士学位。爱交际好活动的你此时结识了一大批朋友,如陈西莹、金岳霖,刘半农等,并且结识了英国作家威尔斯、狄更斯等,浓重的新异的文化氛围激起了你心底的对文学、艺术狂热的情结,后来在狄更斯的帮助下,进入剑桥大学的你开始了如鱼得水的新生活,你的创作也如火山般爆发——发表《爱因斯坦相对论》、《罗素游俄记书后》等论文,最早译作《葛露水》问世;回国后的你一方面从事文学创作,创作发表了大量诗歌如《归国杂题》、《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康桥再会吧》、《雪花的快乐》等,还有论文及译作,相继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诗集,《落叶》、《自剖》等散文集,译作集《英国曼殊斐儿小说集》,小说集《轮盘》等;另一方面你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文化活动中去,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编辑《新月》月刊,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到上海,你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迎,并担任翻译工作。
  你一生创作出版的作品有:诗集4部,散文集4部,小说集1部,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你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里曾经对你的理想作过这样的概括,你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你如一位虔诚的拜山人,不停息地朝着自己理想的“圣地”进发。
  现在想来,你老师梁启超先生否定的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对婚姻的叛逆。而我欣赏你的才华,却不认为你是位浪荡的才子! 
  你是孤独的飞蛾吗?
  你是一位生前乃至死后都有争议的诗人,多数的人欣赏你的才华,却不能接受你的多情。在你短暂的35年岁月中,有三位女性走入淡出你的生活。
  张幼仪——你的结发妻子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你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她是一位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的女性,她是最疼你的女人。你们婚姻的破裂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你们两个人是这幕悲剧的主角 。你们的婚姻是“强强联合”,作为当时硖石镇的首富,商会会长的你父亲,高攀上张家这门阔亲真是喜出望外,一来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业,建立更大的社会关系网,更重要的是不仅可以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后盾,还可以拥有稳固的政治靠山;二来你的前程可以用“直上青云”来展望,凭借张府的声望,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入中国金融界,实现你父亲家族产业繁荣昌盛的夙愿。那么张家呢,不但在上海的金融界煊赫一时,而且在商界、政界也极有权势,声隆名高。张家大公子是哲学家,后来任民社党主席;二公子任兴武督理浙江军务朱瑞元秘书,后任中国银行总裁,是政学界的巨子。而张家看重的恰恰就是你的才华——年少志高,他日必成可用之才!
  于是,你不得不遵父命,从北大预科中途辍学,赶回家完婚,外人眼中“天造地设”的你们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