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语文背诵法

作者:李先生  时间:2005/11/9 14:07: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98
  背诵名言名句名篇,既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更是为现在的写作和将来的运用储备更多的语言精华。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呢?笔者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语文背诵法。
  一、熟读背诵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熟读在背诵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读熟了,就能慢慢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背诵,记得牢,用得活。例如,我们孩提时就已接触的《鹅》、《锄禾》、《静夜思》等诗篇至今还能琅琅上口。
  二、形象背诵法
  形象背诵法要求依照诗词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一个从未到过内蒙古草原的人,当读到民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语句时,作者所描述的草原的视觉形象,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在其眼前,使自己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品其味,从而加深印象,背得快。
  三、绘画背诵法
  绘画背诵法是根据背诵的材料,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以之为媒介,进行背诵。它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现材料的内容、涵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中小学课本的部分古诗词配有插图,如《登鹳雀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望天门山》等,又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我们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边看插图,边想象它的意境,若能自己动笔画,对背诵大有益处。
  四、字头连锁背诵法
  字头连锁背诵法也叫浓缩字数背诵法,它的方法是:直接把每句诗词开头的文字连起来组成一个短语或句子,或利用谐音、填字,把开头文字编成一个有趣味的句子。例如,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可通过填字把字头连锁为:“千万(别)孤独。”再如,背诵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利用谐音方式进行字头连锁识记:“僵(江)尚(上)夜(冶)铁。”这种字头连锁想象,可增加趣味性,利于快速背诵。
  五、多种感官协同背诵法
  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实验证明,就不同感觉器官对背诵的效果而言,视觉要好于听觉,听觉要好于其它知觉,多种感官协同要好于单一感官,这样,看、听、写、读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背诵效果都比“单打一”好得多。例如,背诵白居易的《卖炭翁》,可将“伐薪—煤炭—熏黑—营生—卖炭—被抢”的情节,运用眼、鼻、口、手等多种感官来协同表现和理想课文内容,运用生动的形象,活泼有趣地去背诵。
  六、表演背诵法
  剧作家曹禺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表演背诵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台词以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为主,掺合一些独白和旁白,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富于创造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现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内涵。如讲授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先让两位学生准备好台词,分别扮演王维和元二,通过一声声感人肺腑的祝福,拭泪相拥,难舍难分的离别,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诗中人物通过编导的艺术再现,已跃然纸上,成为学生触手可及的舞台艺术形象,学生情绪激昂,参与中获得了鲜明的形象。再如《游子吟》、《石壕吏》等篇目,采用此法很有效。
  七、果背诵法摘
  采用此法,首先设计一张背诵书表,横栏填写所背诵的篇目,纵栏写上学生姓名,以高、中、低能力将全班学生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其次用“金字塔”考查法即由老师考查能背诵某篇课文的优等生,确定其为“小老师”来考查本组的其他同学。再次,用红纸剪成若干个苹果,哪位同学背得对的,则由该组组长在其相应的格内贴上一个苹果。若某位同学第一次背不得,该组组长必须指导其背诵,等待“小老师”来考查,考查过关则该生得贴苹果,若不过关则由“小老师”将该组组长上次得的苹果削剪掉一半,依此类推。通过各小组富有挑战性的比赛和互相提携,极大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八、编歌背诵法
  音乐是青少年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若能将优美的诗词编成动听悦耳的歌曲,那么它将会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可喜的是,我们的音乐艺术家已将许多优秀的诗词加以谱曲配乐,变成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曲。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毛泽东的部分诗词等,都已被编成歌曲,曾几何时风靡全国,成为音乐的经典之作,百唱不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