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捕捉课堂的闪光点——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作者:东台中学初中部 黄友芹 时间:2005/11/10 19:14: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86
2004年的11月,盐城市几所重点中学的校长组成的教育团到我所在的学校检查,我有幸被抽到由督查组随堂听课。
那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
1、展示课前预习学生所做的中国石拱桥的模型;
2、初读课文后,以“--------的中国石拱桥”为话题,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并初步了解到说明对象的特征。
3、 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
各个教学环节我在备课的时候左思右量,估计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按照最初的设定,平稳地进行着。
关于做桥的模型,我在备课时是这样想的,如果一个学生他能把桥模做出来,那就需要充分了解桥的特点。当学生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模型后,我心里一阵惊叹,这些多么灵巧的心啊!可是,由于有人听课,相信教者都有过同样的担心:怕在每一个环节滞留的时间太长而影响整个课堂进程,于是匆忙间我只是面上广泛地说了一句:“大家的桥模做得真好!”
正当我们在进行以“------的中国石拱桥”为话题,根据课文内容说话这个环节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按照课文内容组织着短语,回答着我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我在备课时预料中的。这时,突然有一个男生脱口而出:“不可思异的中国石拱桥。”我当时觉得很惊讶,也觉得不错,就随口说了一句:“很好,请坐。”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时,更大的意外出现了。有一个女生问道:“为什么书上说桥的两端宽一些,中间窄一些?这是根据什么原理造的?”说实在的,我对造桥的专业知识所知甚少,不是书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我根本不会去对中国的桥做专门的了解。这个问题在我所了解的知识之外,也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之外。但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我老实地回答:“对不起,你所提的这个问题是老师所不知的,但是老师愿意课后和你一同去查查这方面的资料或者请教这方面的专家,好吗?”
课后,我所教的这节课被评为优质课,但遗憾的是它并不是一节给人印象深刻的课。对于它的失败之处,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该说都在教者在课前事先备好,然后再处于积虑地把学生把我们事先设好的圈套中钻,如果他们都在课上被拉进来了,就如同跟着后面游了一通该游的园子,那么教者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学任务完成了。这其实说穿了还是一种伪课堂。
真正的课堂,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展示学生的思想,并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拿我所上的这节失败的公开课为例。
如果,我能在展示模型时挣脱时间的忧虑,让学生骄傲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前台展示一下,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鼓励他们说:“你真了不起,你做的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那将会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
如果,当 “不可思异的中国石拱桥”这个答案出现时,我能够相机引导:“你们认为中国石拱桥不可思异在哪些方面呢?”那么学生的思路将会更广地打开;
如果,当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而教者又不懂的问题时,我能先请教其它学生有没有人懂这个问题的,如果还没有,我能够引导他们:大千世界奇妙无比,世间的知识无止无境的,它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只要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我们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上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教者应该因势利导,抓住闪光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我们不能死守教案,照本宣科,应顺学而导,注重生成,以求最大限度地将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有质量的、鲜活的真课堂。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