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上做文章 ——改好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
作者:物探涿州子校 李洪涛 时间:2005/11/26 7:51:3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61
这便是我们写作教学的现状。一方面,学生消极被动地写,对写作毫无兴趣,更无责任感,只把作文当成一种被迫完成的差事敷衍;另一方面,教师改得辛苦却劳而无功,不被理解,改得越来越无味,越来越勉强。如此恶性循环,谈何提高,谈何效率?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使作文不再令老师、学生头疼,而是令大家关心、用心以至于欣然为之的乐事呢?笔者认为,应把评改作为突破口,在改上下功夫。
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到袁枚的“一诗千改始心安”,从“批阅五载,增删十次”的曹雪芹到“数易其稿”的列夫•托尔斯泰,无不说明执着修改的重要性。指导中学生写作,教师的精批细改,自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之在自改、互改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改促写,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叶老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契诃夫也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可见,评改是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
鉴于此,笔者在作文评改上作了一些尝试,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做好动员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评改的意义。然后,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和评价的标准,并把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印发给每个学生,作为写作和评改的参考。每次作文后,先由学生抽签决定批改的对象,每个同学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作文。抽到后按要求认真批改并写出批改意见,注明批阅者,然后返还本人,两人进行交流。随后进行第二轮的评改:同学自由交换,评改你感兴趣的同学的作文(至少一篇,多者不限)。最后将作文本收齐,老师再看学生的作文及批语,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批。讲评课上,同样让学生唱主角,由学生推荐有讲评价值的文章,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这种评改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对作文不再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而是越来越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作文。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很在乎同学的评价,因此写作和评改都颇为认真。这种关注的态度、认真的精神,便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良好开端。其次,批改他人作文的过程,是对读写能力的再次有效训练。改正错别字,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找出并修改病句,既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评改意见,实际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进行再分析、再构思的过程,亦是一个创作过程、一个锤炼语言的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分析能力、准确达意的能力等;需要指出的是,看一篇好文章,自能使评改者受益匪浅,评改较差的作文,同样益处不少:对文法的荒唐、错误,在大笑、指摘过后,会对自己的作文倍加小心,以免闹笑话丢人;看到潦草难辨的字迹,在头疼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书写的重要性,会自觉地把字写工整。第三,自由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同时学会了学习别人、尊重别人。更可贵的是,他们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语言更生动,写的评语往往更中肯,更容易被同学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的某些成见。例如,对于一篇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的作文,学生在评语中写道:“喔!好大肺活量!这么一大段只有一个逗号。”对于一篇题为《驾驭自己》的文法错误较多,语句不通的文章,学生这样评道“你有很多独到的想法,真让人佩服!但遗憾的是不能流畅地表达出来,真可惜!希望你在语言的锤炼上多下功夫,只要努力,就能很好地驾驭语言,很好地驾驭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提出了异议,评分同学这样回复道:“虽然你有很多不服,但你的文章选材不新颖,字迹太乱,瞪大了眼睛也琢磨不透。我是评卷人,就给你这个分!分数不重要,关键是文章让大家都称好。”这样的精彩评述不胜枚举,而且评语越写越多,越写越棒。
这样一来,学生写得积极,改得主动,老师再也不用每天搬山,望山兴叹,而是居高临下,指挥若定。批改作文不再头疼,而是其乐无穷!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有何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