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诗歌赏析能力的“三部曲”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2/6 11:40: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65
二、主旋律。根据诗歌特点读懂诗歌。诗歌的主要特点有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美,三者完美地融于一诗。那么我们如何抓住这些特点赏析诗歌呢?
其一,抓住诗歌极具形象性的特点,通过诵读联想而体味它的抒情性。诵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反复的诵读中,联系作者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存展开联想,把诗歌内容构想成画面。在画面上去体会:空间的辽阔,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活力。然后随画面步入诗境,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情景的交融,自然作者的那份情、那份意及其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也就得以自然领会。
其二,正确理解诗词中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的内涵,准确把握诗中形象而体会诗歌的抒情性。
其三,从诗歌语言的凝练精辟(即“音乐美”)这个特点出发,抓住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用心和用意,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抒情性。
三、尾声曲。读诗要在积累比较中提高诗歌欣赏能力,积累可由量变引起质变。它有递进式的三个步骤:首先在比较中积累,在比较中提高。比较时,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主题的比较,如杜甫的《望岳》与《春望》;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比较,如杜牧的《泊秦淮》与杜甫的《春望》;还可以是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比较,如杜牧的《泊秦淮》与《江南春》,杜甫的《春望》与《石壕吏》。通过比较,对每首诗歌的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就会有更集中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视野也打开了,读得多,做得多了,理解力自然增强,赏析起诗歌来就自然有了“门道”。
另外,诗歌最初是以歌唱的形式出现的,我们还要学会用“心曲吟诵法”背诵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的情况下,如果读到心理,过滤、沉淀,再从心灵深处传唱出来,那便对诗歌的欣赏、体味又上了一个台阶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