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借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得

作者:锦州市太和三中 张影  时间:2005/12/11 18:32:0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37
  在我校组织的教学研讨会上,我做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为大家上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课。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得到听课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静思默想,这一效果的产生是与我在课堂上巧妙“借鉴”分不开的。
  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复习消息的相关知识。我没有简单的说:复习提问。而是借用了微机上的一些“术语”:“请同学们集中精神,打开你知识的储备库,从中‘筛选’出以下‘信息’…… ”学生对这样的语言用到语文课感到很有趣,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兴趣也随之大增,迅速调动大脑思维,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
  接着,我借鉴电影上的一些语言,巧妙地进行了下一个环节的导入:“请同学们整理好你的知识储备库,随着老师一起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你的思绪,让我们把镜头回放到四年前——2001年,在岁月的镜头里搜寻画面,最后定格在2001年7月13日,你们还记得这是个什么日子吗?还记得你及你周围人当时的表现吗?”学生们被我“美妙”的语言所吸引,兴趣盎然,一个个大脑在高速运转,问题提出后,大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
  在朗读课文时,我则借用了新闻播报的方式。本文是一则消息,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而泛泛的朗读,又激不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往往变成了任务。我变换方式,亲切地说:“同学们,当主持人是老师心中的一个梦想,今天,我的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我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约播音员,为你们现场播报一则消息。请同学们合上书,闭上眼,用心仔细的倾听,然后说说你听到的信息。”在学生们疑惑、惊喜、微笑的表情变化后,我播报了“导语”部分。也许是我的声音打动了学生,也许是我的感情感染了学生,也许是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学生……听完后,学生们的手一个个迅速举起,对导语的理解可谓既深又透。我因势利导:“谁能像老师这样也来当一次播音员,继续为大家播报这条消息?”枯燥无味的朗读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同学们兴趣倍增,争着想体验一下播音员的的感受……
  在研讨“主体”部分内容时,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问题提出后,我没有指定、划分小组讨论,而是借用了电视“开心辞典”栏目主持人王小丫的用语:求助。“同学们,这些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困难的可以求助。求助方式不必拨打电话,而是现场咨询;求助对象可以是你前后左右位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当然,本人非常喜欢被人求助,也乐意尽自己所能帮你解决困难。”“开心辞典”学生是熟悉的,而“求助”用在语文课上学生是陌生的,加上我最后那善意的幽默,学生们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们先是自己分析,后来又三、五个凑在一起,讨论积极、热烈,自主、合作学习收到了实效。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教学语言,巧妙的“借鉴”他人之语、他人之术为我所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使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将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wwgghh123456 于04-23 08:50发表评论: 第1楼
  • 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能观看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们都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