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忧郁——契诃夫散记

作者:四川德阳 王洲海  时间:2005/12/21 18:53: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06
          一、自由的契诃夫
      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契诃夫是一个最最自由的、对什么都不顶礼膜拜的人。
      高尔基说的时候是1899年。
    五年过后,也就是1904年的7月15日,契诃夫因肺病恶化去世。死时44岁。
      在他的身后,是四百七十多部小说和一些剧本。
  他渴望完全的自由。
  1889年4月9日,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道,坚持人的完全的自由,自由于暴力,自由于偏见,自由于愚昧,自由于鬼怪,自由于激情,等等。
  完全的自由意味着,人的不被任何社会思潮左右、不被任何社会偏见奴役的内在的自由。他追求内在的自由。
  1888年10月4日,他在一封书信中庄严声明:他只有一点儿简单的愿望,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
  他一生远离任何社会政治结社,宗教意识极为淡薄。他发现人不单单为没有信仰而痛苦,同时也在为拥有信仰而痛苦;人不单单为没有财富而痛苦,同时也为拥有财富而痛苦。
  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没有魔鬼,也没有天使。
  当一个最最不自由的人别里科夫的命运被终结后,他情不自禁唱起了自由的赞歌:啊嘿,自由,自由!甚至仅仅是对自由的某种暗示,甚至是对自由的微小希望,都能给灵魂插上翅膀,难道不是这样?(1898 《套中人》)
  1895年末,他在创作剧本《海鸥》时,声明 “毫不顾忌舞台规则”,甚至“违背所有戏剧规则”。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平易中见深邃,淡雅中透浓郁,即便一个飘渺的声响,一个无声的顿歇,都有可能引得观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他开了戏剧行动内向化的先河。
            二、单纯的契诃夫
  1906年,梅列什科夫斯基在《契诃夫与高尔基》这本书指出,契诃夫与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大不一样,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大作家,他与十九世纪俄国的第一位大作家普希金一脉相承。
  梅氏所言,是赞赏契诃夫语言的单纯、自然。这与契诃夫自己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相契合,与托尔斯泰所说的“契诃夫是散文中的普希金”相暗合,也与高尔基后来在回忆录里“他单纯到了美的境地,他喜欢一切一切单纯、真实、诚恳的人和事物,他有使别人变得单纯的方法”的判断相吻合。
  追求单纯的审美品格造成了简洁的文风。
 “据说在堤岸上出现了一个新人;一个带小狗的女人。德米特利·德米特利奇·古罗夫已经在雅尔塔生活了两个星期,对这个地方已经熟悉,也开始对新人发生兴趣了。”(1899  《带小狗的女人》)
  这是故事的简洁明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弄得清。”(1888《灯火》)
  “让我们活下去,自会看清楚的。”(1895《三年》)
  这是故事的未完成性。
  单纯的艺术效果还在于,他拥有那种化悲剧为抒情的天赋。
  在《神经错乱》(1889)里,他借一场大雪把人间悲剧转入默默的抒情,转入悲剧性净化的境界;在《在峡谷里》(1900)第五章的结尾,当丽芭和她的妈妈正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契诃夫让她们抬头看到了美丽的夜空。
  高尔基曾经用“秋天的忧郁”来形容契诃夫作品的基调。这种“秋天的忧郁”是随处可见的。
  1883年的《秋天》在一个让人愁肠百结的故事结尾,却是一声充满柔情的呼唤:“春天,你在哪里?”
  1897年的《农民》的尾声,在一个凄惨的故事结束时,契诃夫式的抒情同样能如一道金光照亮我们的眼睛:“每天傍晚,火红的春霞和美妙的云朵造成新的、不平凡的、叫人不能相信的景致,日后人们在画面上看见那种彩色和那种云朵时简直不能相信是真的。”
  含而不露,却令人难以卒读。
                            三、孤独的契诃夫
  契诃夫的最大幸运,是他没有幸福的童年与少年。从十六岁到十九岁的三年中,他独自一个人留在家乡念中学。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苦痛,于是他早熟,喜欢独处,追求自由,向往大自然,不怕孤独。
  1892年10月18日,契诃夫从梅里霍沃写信给一个朋友时说:“今天我踩着雪在田野里散步,周遭阒无一人,我感觉我是在月亮上漫步。”在他的笔下和在他的生活中,孤独可以如此地诗意化。
  而在更早的1888年10月27日的一封信中,他直截了当地说:“我需要孤独。”
  孤独是契诃夫的精神需要。
  他不喜欢自以为生活得很幸福的人,他一生都憎恶庸人庸事。小说《醋栗》(1898)写道:“每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的房门后都应当站上一个人,拿一个小锤子经常敲着门,提醒他:天下还有不幸的人。”
  而在《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中,孤独的戴莫夫的常有的姿态是:“叹一口气,用拳头支着头,沉思起来。”这确是一份美丽的忧伤。
  实际上,处在庸人的包围之中,契诃夫笔下的善良的人物大多是孤独的。比如《在峡谷里》中的丽芭。
  孤独意味着什么呢?1901年12月17日,契诃夫在一封信里说:“需要信仰上帝,而如果没有这个信仰,那也不要浮躁,而是要探索,探索,独自一个人探索,独自一个人和自己的良心一起探索”。他的全部创作,其实都是他“独自一个人和自己的良心一起探索”的结果。
  契诃夫说过不少令人心动的话,我这里特别提出三句,颇值得玩味:
 “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挤出去。” ——出自他的一封书信。
 “尊重人是一种何等的享受。” ——出自他的一篇手记。
 “人的一切都有应该是美丽的——无论是面孔,还是衣裳,还是心灵,还是思想。” ——出自他的一个剧本。
  契诃夫,一份秋天的忧郁,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经典。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