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的专业及时代需求——近几年高考报考志愿的参考资料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2/26 13:33: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994
35.应用气象师(应用气象人员)
从事气象学与有关专业相互关系的研究,并把气象学知识应用于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36.仪器仪表维修师(仪器仪表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仪器仪表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的工程技术人员。
37.设备维护师(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生产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规划与设计、调查与购置、安装与调试、运行、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38.音频处理师、视频处理师(广播视听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视频、音频系统与设备设计、生产和使用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39.电子仪器制作师(电子仪器与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电子测量仪器与系统和医疗电子仪器设计、生产和使用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40.通信工程管理与维护师(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无线和移动通信、通信交换系统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综合网和有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41.IT设备技术师、IT硬件维护师(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
从事计算机硬件技术调试、集成、维护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程序员、软件应用维护师(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
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测试、集成、维护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灰领”主要是测试、集成、维护和管理。
42.网络管理师、信息防御侵略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
从事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安装、集成、调试、维护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43.园林规划建造师(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以园林艺术、环境生态、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为综合基础的风景区及各类型城镇园林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待开发(培训)的“灰领”人才目录(41个)
1.模型制作师 2.色彩搭配技术 3.宠物美容技术 4.精油调理技术 5.汽车装潢设计制作技术 6.生产现场管理员 7.监理工程师 8.生产流水线长 9.旅游代理员 10.家庭健康顾问和社区健康顾问 11.育婴师 12.特种工艺设计制作师(特种工艺设计人员) 13.陶瓷设计制作师(陶艺家) 14.雕塑设计制作师(雕塑家) 15.社区健康援助员(社区护士) 16.影像师(影像技师) 17.作物遗传育种栽培(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技术人员) 18.园艺师(园艺技术人员) 19.植物养护师(植物保护技术人员) 20.质量控制师(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控制工程技术人员)
21.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组织与工程管理技术人员)
22.设施规划师(设施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人员)
23.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
24.工艺革新师(普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
25.质量管理师(质量工程技术人员)
26.计量师(计量工程技术人员)
27.标准化管理员(标准化工程技术人员)
28.安全工程专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
29.环境污染治理工艺师(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人员)
30.环境监测员(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人员)
31.环境损害控制员(环境损害控制工程技术人员)
32.仪器仪表维修师(仪器仪表工程技术人员)
33.设备维护师(设备工程技术人员) 34.电子仪器制作师(电子仪器与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35.通信工程管理与维护师(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36.IT设备技术师、IT硬件维护师(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
37.程序员、软件应用维护师(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
38.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
39.园林规划建造师(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人员)
40.喜庆策划师 41.民间工艺制作师
四、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是西部地区提高竞争力,摆脱落后被动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西部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人力资源需求类型主要有: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人才。鉴于西部的交通、通讯、水利以及现代意义的信息高速
公路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较落后,必须大力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人才具体可分为:交通建筑设计、电力水利技术、基础设施管理、电讯专业人才。
2.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人才。具体可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科普教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技术应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用技术培训人才。
3.农牧业产业化方面的人才。包括农牧业科技人才、农牧业营销人才、农牧业产业管理人才。
4.工业化方面的人才。西部工业化方面的人力资源具体可分为: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一般管理人力资源、营销人力资源、财会人力资源和企业家。其中,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指能源开发专业技术人才、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生物专业技术人才、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信息专业技术人才。
5.第三产业方面的人才。在西部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由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过大, 第三产业发展尚有较大空间。因此,在注重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适当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
6.教育事业方面的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所需的教育方面的人才主要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通中学教育工作者、职业中等教育工作者以及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指出的是,在所需的上述教育工作者中,中等专业教育工作者和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需求将相对突出一些。
五、未来10年国家的人才需求
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将需要12类人才。
1.会计类 多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
2.法律类 目前我国各类律师奇缺,尤其房地产律师更会受欢迎。
3.电脑类 从事电脑软件、硬件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将走红,尤其是需要电脑程序设计师、网络管理专家。
4.环保类 工业卫生学者、生物学者将成为急需人才。
5.咨询服务类 咨询服务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因此,需要融经济、金融、统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通才。
6.保险类 具有保险专业并通晓其他专业知识的索赔估价员将成为热门人才。
7.老人医学类 从事老人医学专业人才将走俏。家庭医师、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将成为热门人才。
8.个人服务类 熟知护理学的家庭服务员需求量大增。
9.推销类 我国商业、金融业的繁荣需要一批熟悉业务、思想敏捷、善于公关的推销员,特别是需要从事证券及金融业等方面的业务代表,以及通讯设备的业务员。
10.公共关系类 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企业的形象设计问题。为此,公关行业必将成为极有前途的一个行业,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公关人才。
11.社会工作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医生、家庭或社会现象研究专家将成为热门人才。
12.中医类 特别是防病健身的传统人才。旅游业、旅游代理公司将大幅度增加。航空公司、出租公司、客轮公司、旅馆等需求一批知晓旅游及管理的人才。
六、今后几年我国急需的专门人才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权威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后几年对人才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9大种类:
(一)高新技术人才
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兴起,是一批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的结果。因此,多数国家均在制定跨世纪人才培育工程规划、兴建科技园、创办高科技产业、招揽高科技人才,使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高科技人才竞争的焦点是年轻科学家。因为,根据韦伯尔分布,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峰 值为37岁,最佳年龄区为25岁~45岁。这是科学中的一个明显规律。据有关资料显示,到本世纪末,我国一些主要的科研单位有80%的高级科研人员要退出科研一线。此数据表明:一 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数量较少,还未形成科研的主力,不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二是 对中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培育、开发不够,没有使其得到尽快的发展。此种情况,不但直接 影响我国现在及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将使我国在21世纪的科技大战中削弱竞争能力。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育和扶植中青年科学家是当务之急。
(二)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工业化社会将在下一世纪逐步过渡到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的“全球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为人类提供新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手段 和新的就业机会。
在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能更快、更有效地转变为物质财富。哪个国家在信息技术上占有优势,哪个国家就会高速、高效地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公开宣称:“今后的时代,控制世
界的力量不是军事力量,而是以信息能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因此,工业发达国家不惜重金,培育、招揽信息技术人才、发展信息产业、建造信息高速公路,使争夺信息技术领域主导地位的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人员较少,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信息产业的振兴,需要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培育多少信息技术人才,才能满足信息业的需求呢?如果按照劳动者的10%计算,至少需要600万。培育600万信息技术人才,对于我国来说,已并非一件容易之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显然,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仅有600万信息技术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电设备和产品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 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 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由于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机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难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部分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
(四)农业科技人才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中国人将来吃什么?已是国内外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据统计,1957年~1977年的20年里,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8亿亩,相当于减少了20个福建省的耕地面积。1978年后,耕地以平均每年460.5万亩的速度递减。进入90年代,开始向每年减少1000万亩挺进。而人口呢?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6年2月15日人口已达到12亿,2000年达到13.5亿,2030年将突破16亿。我国土地对人口的合理承载量为8亿,最大理论承载量为15亿~16亿。合理的安全界线早在1969年就被打破,形成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4倍的人口密度。也就是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科学技术,靠科技人才,向科学技术要粮,这是惟一出路。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即跳出单纯靠传统种植业发展农业的旧框套 ,改造传统种植业为“绿色生态立体农业”、创建以微生物工厂化生产为特征的“白色农业”、发展以海洋养殖耕作为特征的“蓝色农业”。这“三色产业”规划的实施,完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如果没有足量的“三色农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三色农业”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国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人才。我国现有的农业高等院校每年仅毕业2至3万名专业人才的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