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现代文复习之我见
作者:南川市民主乡中心校 宋玉铭 时间:2006/1/6 21:59: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09
一、现代文的复习应遵循由课内巩固向课外延伸的原则
由于中考早不考课内选文,现在期末考试也已经趋向于课外选文。因此,很多教师忽视了对课内选文的复习,认为这是徒劳无功的事,而一味地求新求难。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课内的选文是经过众多专家研究认定过的,这些文章都是精美的且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文章,它的文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再三玩味,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是有所裨益的。尽管我们提倡不迷信权威,但这么多人的智慧总比一个人的智慧要强点吧。其次,所有的文章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形式、主题怎么变,但文体的要素必定是具备的,文体的知识点是不变的,对文章的分析方法总是有路可循的。因此,复习好了课内文章,掌握了分析同类文体知识的方法,对于学习课外选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如果眼光仅仅仪在课内,那是远远不够的。课内的文章再美再好,毕竟太少了,这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精美的食物也只有吃饱的人才有心思去细细品尝。因此,必须加在课外选文的练习量。这样,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利于把已有的知识巩固消化,形成永久的能力。
二、复习现代文要注重扎实基础知识
由于基础知识如字词、作家作品等,在讲授新课时,已经讲解得很清楚了,并且这一部分也比较简单,因此,复习时往往忽略,我认为这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尽管这一部分很简单,但是学生却不容易掌握清楚,例如形似字、同音字,就需要反复的复习巩固才可能不混淆记忆,如果就简单的提一句——你们自己去复习吧。学生也容易因为老师的不重视而不重视,结果考试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毕竟,字词是每学期的必考题,也是最不应该失分的题。
其次,复习好了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对课外相关文章的理解,如初一上册有曹操的诗《观沧海》,其中就提到了曹诗“慷慨悲壮”的写作风格,如果结合《观沧海》深入理解了“慷慨悲壮”的风格,那么去理解其它曹诗,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诗就会容易得多。
值得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拘泥于书本,对于课外训练中出现知识点也要求学生积累消化,并做一定的记录。如课外出现的生字新词,书本上没有的知名作家等。如果长期坚持练习,学习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三、复习现代文应注重文体知识的归类和题型的梳理
复习的目的无外乎二点:1、将已有的知识清晰化,系统化;2、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养成分析此类知识的能力。因此复习现代文首先要注重文体知识的分类。如记叙文就一定要注意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人称,选材和剪裁的特点,记叙中的其它表达方式等;说明文就一定要注意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语言等。总之就是要让学生一看到此类文章就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和分解本篇文章。
其次,对于不同文体的考试题型应作归纳复习,并总结出回答此类题的方法。如分析比喻、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就可以给学生固定的答题模式——本句用了××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了(形象的写出了、)××特征(情态),强调了(突出了)××(高兴、悲伤、喜欢、讨厌……)的感情。这样让学生有法可循。学生在回答类似的问题时就轻松多了。
四、现代文复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复习现代文不能只讲文体知识不练习,这样的讲解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能只练习而不上升到理论的概括,这样的练习也是浑浑噩噩,收效甚微的。毕竟理论是来源于实践,而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引,才能少走弯路。因此,我们在复习一个知识点时,一定要有相关的练习去巩固,这样学生才可以把死记硬背转化真正的理解,以后遇到回答类似的题型自然会得心应手。久而久之,自然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分析现代文的能力 。
总之,现代文的复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巩固和升华,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这是一项冗长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他需要教师很好的耐心和毅力和学生一起打一场持久战,如果教师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里面,相信有一天总会“山河一遍红”的。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哈哈,看到我同名的人这么有才,太高兴了,请联系我呀!0439 3218239